如果提及今年兩會最受關注的議題是什么?新能源無疑就是其中之一。從政協的1號、2號提案都鎖定“低碳產業”,到溫總理在政府報告中大力倡導“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新能源儼然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國家戰略。
國家能源局曾公開表示,按到2020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達到45億噸標準煤計算,為實現非化石能源達到15%的目標,水電應達到3.5億千瓦,風電應達到1.5億千瓦,太陽能發電應達到200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應達到3000萬千瓦,核電應達到8000萬千瓦左右。此次“兩會”期間,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曾表示2010年能源工作的重點是把加快能源發展方式轉變放在工作第一位。圍繞我國在哥本哈根會議向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重點加快發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國際合作力度,加大能源科技研發力度等。
在國家大力發展新能源的基調下,太陽能、風電作為我國目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重點之一,近年來得均成高速發展之勢,然而任何一個新興產業的成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歷一個摸索中發展而逐漸成熟的過程。在2009年很多專家就提出了“我國風能、光伏產業過剩論”,從今年兩會代表的一些議題中我們也可看出我國的新能源產業正在遭受著種種瓶頸。
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副省長駱玉林在兩會期間表示,由于青海具有得天獨厚的日照資源,具有廉價的水電資源生產多晶硅,再加上水電擁有極好的調峰能力,能夠有效解決新能源上網的電量不均衡問題,對于發展光伏產業具有極大的優勢。目前青海已經吸引了5、6家光伏發電企業的投資,普遍的發電規模在10兆瓦、20兆瓦。而將青海建設成為“國家級太陽能發電示范基地”也將在今年兩會上形成議案,報送國家發改委批復。但是,遲遲不能出臺的光伏電價,讓眾多企業只能伺機而動,不愿急于出手開建。
作為全國太陽能發電成本最低的省區,青海的光伏發電成本大概在1元左右,這與目前傳統能源的發電成本有著0.5-0.6元的差距,這個差距正是政府需要出手補貼的環節。而對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何時出臺,國家卻始終沒有明確表態,這讓眾多新能源企業只能翹首期盼。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表示,光伏產業目前發展的核心瓶頸就是要解決上網電價的問題,上網電價不出,國內的多晶硅企業就只能依靠出口,產能過剩、行業利潤低就只能成為必然。
而在風電領域,同樣遭受“電網困境”,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巴特爾談到根據2005年出臺的《內蒙古自治區“十一五”風力發電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內蒙古將被劃分為26個風能區,并在2010年實現風電裝機500萬千瓦的規劃目標。截至2009年,在內蒙古電網覆蓋范圍內已取得風能資源配置的風電裝機容量1520萬千瓦,已通過國家和自治區核準的風電裝機容量達705萬千瓦,已并網運行199.2萬千瓦,已開工在建和已完成吊裝工程具備并網運行條件的風電裝機容量325.4萬千瓦。
但由于受到目前電網的技術水平限制,采取“風火打捆”的方式調峰,雖然內蒙古的風能資源豐富,風電占內蒙古整體的電力能源比例不超過15%,致使區內的風電場無法滿負荷運轉。
電網的輸送能力不足是目前很多風力大省所面臨的發展困境。據甘肅省酒泉市委書記李建華介紹甘肅風電場同樣面對這一問題,按照規劃,2010年該基地風電裝機規模將達到516萬千瓦,2015年則將達到1271萬千瓦。但由于風電場內的電網建設嚴重滯后于電源開發、其他調峰電源建設也落后于風電開發,這直接導致了風電機組的空轉,無法接入電網發揮作用。
對于我國目前能源發展格局來說,新能源發展勢在必行。但面對產業發展當中的種種問題,還需要從國家整體層面上對新能源發展進行總體科學規劃。制定科學完善的行業規范和標準,在市場準入上設立審查制度,拉長產業鏈使配套產業能夠同步發展,正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任啟興建議盡快出臺國家新能源發展戰略規劃。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0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