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項目投入運營,我國第二個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天津中新生態城智能電網綜合示范工程于4月7日開工建設,其標志性工程是天津濱海新區110千伏智能變電站,此項目的開工,更深層的意義在于拉開了我國智能電網建設的序幕。
智能電網建設,嚴格地說,應該表述為“電網的智能化”,因為首先智能電網建設與發展是動態的、不斷進步的。其次,目前的智能電網建設,并不是要新建一個電網以取代現已形成的傳統電網,在電網智能化建設中,輸變電線路并無大的形態變化。所以從一個外行的角度,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電網的智能化:在電網控制的各層面節點上如發電、輸電、變電、用電等,加裝系統化、智能化的信息技術手段,電網就可能走向智能化。智能電網不僅服務于大電網,而且會智能化地服務于我們每一個電力終端用戶,從而大大改變人類未來的生態環境與生活質量。
比如發電,有了智能化的電網,普照大地的陽光、四季吹拂的風、永不停止的潮汐、生生不息的生物質、你走路和機器運轉時產生的動能,甚至你做家務或打鼾時產生的能,都可以轉化為綠色的電并安全地進入電網;而且智能化的電會聰明地適時地調峰補谷,不再讓電流在輸變電線路里白白轉圈圈。
比如用電,智能電網能夠做到的是,通過信息技術對需求進行實時跟蹤,并進行智能化的分析、控制,實現精確就近供能。當你在房間里,電網的智能系統會根據天氣、室內光譜和你所做的事情對色溫的要求,自動調控照度,并且就地將最近處的電輸送給你,而不是從數千公里之外的坑口電廠或三峽調配輸電,從而把能源浪費控制在最低甚至零的水平,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于是,在未來,我們的家庭和即將開建的天津生態城居民家中,可能擁有兩只電表或一表兩用,一只表計量用電量,計算你該向電力部門繳納的電費,而另一只電表則用來計錄你家各分布式電源通過智能網絡上傳給電網的電量和售電收入。
這絕不是美麗的空想,天津生態城在未來幾年內就會讓我們看到美麗的現實:發電系統是智能的———電網儲能和多元化分布式電源可自由接入;輸電系統是智能的————線路數字化、標準化和安全化;變電站是智能的————全站信息數字化、通信平臺網絡化、信息共享標準化、高級應用互動化;配電網是智能的———以配電自動化為基礎的自愈、靈活、可調能力;用電系統是智能的————包括用電信息采集系統、雙向互動營銷體系、智能用電小區、樓宇、家居,以及電動汽車充放電站;調度和控制是智能的————運行風險評估、供電安全預警與協調控制及優化調度功能的一體化,以及為電網智能化運行提供集地理信息集成、分析與可視化功能于一體的動態多維虛擬化和可視化的平臺系統和智能營業廳等12個大方面。
如果你覺得這些技術聽起來有些復雜、有些摸不著頭腦,那么下面的數字則要簡明、實在得多:根據總體開發計劃,中新生態城用電總負荷預計為41.125萬千瓦,負荷密度為1.202萬千瓦/平方公里,其中可再生能源約占整個生態城用電量的四分之一,而整個生態城的節電量估計不會低于這個四分之一。至于城市運行中的綜合生態效益,更是這個四分之一無法描述的。
天津生態城智能電網開工和上海世博園智能電網的運行,向世人宣示,在中國,智能電網正帶著生態友好之理想而走來。所以——
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將通過智能電網這一技術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需求,使更多的新能源得以有效應用,從而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實現可持續發展。
至于我國應該發展什么樣的智能電網,業界和專家們還在討論中。有人提出要發展以“特高壓為骨干的輸電網智能化”為核心任務的“統一堅強智能電網”,也有人認為,應該發展“配電和用電智能化”,提高用電效率和改善需求側管理,實現各種分布式能源的自由接入的“智能電網”。
但無論怎樣,我國需要智能電網,已成為各方共識,因為建設兩型社會需要智能電網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友好相擁與和諧發展。隋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