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頭腦風暴。作為我國科技界最高規格、最大規模、最具權威性的跨學科盛會,今天在福州開幕的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4300多位科技工作者,其中包括兩院院士120多人。
這是一場令人期待的智慧碰撞。本屆年會以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為主題,31項專題學術交流活動、4項系列科普活動、7項專題論壇活動和12項專題調研活動,讓金秋的榕城成為一座科學之城、睿智之城。
“10月15日,世界第一條全部以光自潔絕緣子絕緣的11萬伏高壓輸電線路在我國正式通電運行,狀況良好。”福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付賢智高興地對記者說:“目前,光催化技術在工業廢氣和廢水污染治理方面的應用也進展順利,有望實現工業化應用。”
“十一五”期間,我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現代化建設成就,特別是科技發展的整體水平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國攻克了千萬億次計算機;深海潛水器以及國防安全的重大關鍵技術、載人航天以及探月工程、新一代帶寬移動通信網、大型飛機等國家科技專項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在基礎研究方面,我國的知識創新正趕超世界科學的前沿。我國科學家首次用IPS干細胞克隆了小鼠,超導材料也把中國的物理推向了世界的前沿。我國綜合性的實驗服務體系正不斷完善,截至2009年,共建立國家綜合實驗室320個,國家技術中心232個,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能力不斷加強。
科技直接轉化為生產力,我國高新區建設也取得長足發展。目前,我國高新技術的產業總值已經達到6萬億元,56個國家高新區實現了工業增長值1.54萬億元,占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8%,出口創匯2007億美元,占全國外貿出口的16.7%。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國家高新區已經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的生態組成部分之一,國家高新區每萬人擁有的專利達到75件,萬元GDP的能耗僅占全國平均水平的41%,接近先進國家的水平。
在對外開放和利用全球科技資源方面,我國已經和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我國科學家加入了1000多個國際合作組織。在350多個重要的國際組織中,我國有200多位科學家擔任了領導職務。
風華神州,潮涌海西。作為本屆科協年會的舉辦地,近年來,福建的科技事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終高度重視科技工作,大力實施科教興省和人才強省戰略,初步建成了具有福建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全省科技綜合實力不斷提升。據科技部最新檢測系統,福建省綜合科技進步水平居全國第11位,省域科技競爭力居第9位。其中科技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數居第5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指數居第6位。
“福建的科技環境越來越好。特別是‘6·18’活動,已經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乃彥這樣對記者說。每年6月18日在福州開幕的海峽項目成果交易會,至今已舉辦了8屆,吸引了數以百計的院士專家,數以千計的科研院所,數以萬計的企業。
“目前由我們自己設計制造的‘干線飛機’的初步設計已經完成,2020年前就可以看到我們自己制造的大飛機翱翔在藍天。”展望未來,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第一飛機設計院研究員、“飛豹之父”陳一堅這樣對記者說。
科技新跨越,創新無止境。這是科協年會上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