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第三大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商Evergreen solar(長青太陽能)近日宣布,到今年3月底,將裁員800人關閉美國工廠,將公司整個生產線轉移到中國,借助中國政府更高資助與合資企業合作。
“現在國外很多太陽能公司都有在中國設廠的策略,特別是組件一塊,但國外廠商的產品相對于尚德、晶澳等國內廠商很難有競爭力。”1月17日,中盛光電銷售經理胡桂所表示,美歐太陽能企業優勢更多體現在多晶硅生產及研發上,而中國優勢在于制造業。
長青太陽能因發明全新的硅晶體拉制技術而聲名大噪,這一技術可以使多晶硅的用量較其他主流技術降低約一半。但由于來自中國大陸企業的競爭,長青太陽能公司的硅片組件并沒有取得預料中的成本及質量的綜合優勢,近兩年來一直虧本運行。
長青太陽能CEO Michael El-Hillow 在一份聲明中指出,從制造業角度來看,在美國維持生產是不利的,而這種狀況還會持續。
追溯到一年半之前,長青太陽能事實上已初步嘗試將部分產能轉移至中國以加強其競爭力。
2009年7月,長青太陽能與深圳的珈偉太陽能公司簽訂一份協議。根據合同,長青太陽能租借珈偉太陽能在武漢工廠生產單晶硅,珈偉太陽能則負責把生產的單晶硅再加工成太陽能電池,再由常青太陽銷售到市場。
長青太陽能總裁Richard M. Feldt表示,借由該公司獨有的多晶硅技術與珈偉的高質量、低成本太陽能電池生產相結合,將可制造出全球質量最優且成本最低的多晶硅太陽能面板。
2010年第一季度長青太陽能武漢基地組件出貨量已達到35.4兆瓦,整個2010年的出貨量約為175兆瓦。長青太陽能計劃將在武漢工廠的組件成本至2012年降至全球最低,為0.90美元/瓦。
“不過175兆瓦的規模很難進入國內前15名之內。”胡桂所舉例,中盛光電去年產量200多兆瓦,2011年還有較大擴張計劃,而尚德、天合、晶澳等豪門的擴張規模更為迅捷。
中國光伏企業正在展開新一輪軍備競賽,“G瓦”俱樂部的榜單正在擴容:英利2011年中旬產能將達到1.7G瓦;晶澳則將現有產能擴張了近一倍,電池產能將超過1.8GW;天合光能預計今年年底時產能可能達到1.5GW;尚德電力則宣布,2010年底產能將達1.8GW。
中能硅業一位高管對于長青太陽能的設廠地址表示疑慮,人工成本在組件中僅占微小的環節,且在國內市場尚未大規模啟動前提下,企業產品90%均是出口,“設在沿海地區才是合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