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如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會經歷痛苦的蛻變一樣, 工業無線技術誕生到現在,亦經歷了從飽受爭議到逐漸被認可的過程,很多國內用戶已經開始由“ 一片質疑” 轉變為“ 逐漸嘗試” , 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隨著我國科技人員自主研發成功的WIA-PA規范正式成為國際標準, 工業無線技術的國際標準形成wirelessHART(HART基金會)、ISA 100.11a(ISA)、WIA-PA(中國)三足鼎立的局面。
專家導讀 彭 瑜
WirelessHART在2007年問世,迄今差不多有三年時間,在HART通信基金會的大力倡導之下,除艾默生過程管理外,ABB、E+H、P+F等儀表和現場設備提供商都在積極地推出產品。總部設在德國的國際流程工業用戶組織NAMUR組織人力物力在4個工業現場(污水處理廠、水處理廠、反應塔和二次冷卻裝置)安裝運行了節點在11個到30個之間的WirelessHART系統,進行現場實驗。目的有二:其一為辨識和評估無線傳感器網絡應用的附加價值,其二是按NAMUR制定的規范NE124的要求來衡量WirelessHART現場應用的結果。重點在于考核在流程監控、過程優化和設備監控這三個方面WirelessHART系統所能得到和傳送的附加流程信息;而不在于考核設備的參數化和診斷的隨機信息的能力。經過半年左右的現場運行,在2009年11月NAMUR的2009年度會議上給出了試驗報告。其結論是:從便于移動、靈活性和可取代有線電纜等因素衡量,WirelessHART能體現無線傳感器網絡的成功應用;原則上WirelessHART應用于監控是完全勝任的;WirelessHART在不增加原有系統負擔的基礎上提供了許多應用機會。
ISA100.11a標準公布較晚,目前已有產品問世。作為系統應用,已從2009年10月開始在ISA100.11a無線符合機構WCI的組織下,在美國德州的Arkema過氧化物裝置上投入實驗應用。參與實驗的無線產品由Honeywell、橫河、Gastronics等提供。主要是驗證不同廠家產品的互操作性。
至于WIA-PA其應用的最大示范點是為鞍鋼冷連軋的連續退火線設計的流程工業設備的故障診斷系統。該系統采用了WIA-PA規范的拓撲結構,提供了多達406點的爐輥軸承溫度檢測,主要考慮繞障傳輸能力,選擇在433MHz頻段運行。系統已穩定運行兩年時間以上,數據傳輸可靠性超過99%。在生產中已多次成功對事故進行預警,大大減輕了現場工人勞動強度。據了解,此前國內外還沒有實施過如此多無線節點的實用工業系統。此外,目前已在試運行的系統有: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溫壓測量系統,電機能效在線監測和能源管理系統,抽油井示功圖無線監測系統等。要成功地大規模推廣WIA-PA協議的應用,還有許許多多工作要做。其中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迅速推出可以方便實用的協議棧開發包,從而可以讓更多的單位和人去開發出各種各樣的無線產品,真正體現出他具有推廣價值的生命力。制定標準絕不是目的,僅僅是出發點,成功地應用和成功的占領市場才是衡量標準價值的最終體現。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0年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