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團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10月21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這是中國核電產業自主化取得的重大突破,意味著中國全面掌握了改進型第二代壓水堆核電站的工程設計、建造技術,為核電大發展時期進一步掌握三代核電技術,培養核心人才,推動核電產業自主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中核集團公司總經理孫勤說,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是中國“十一五”期間首個開工的核電工程,包括3號、4號兩臺機組,裝機容量均為65萬千瓦。二期擴建工程在秦山二期工程1、2號機組的基礎上再次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實現了四個“自主”,即自主設計、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運營,從而為推進第三代核電技術自主化工作搭建了重要平臺,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中核集團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興田介紹,秦山核電二期擴建工程在1、2號機組的基礎上做了以“十大技術改進”為中心的上千項技術改進,包括在國內首次應用的主給水可靠隔離技術、非能動式消氫復合器技術等,全面提升了核電機組的安全性能水平。中核集團核電秦山聯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蘭和說,通過技術改進,秦山二期3、4號機組的設計負荷因子(機組實際發電量占最大發電量的比率)由65%提高到75%,大大提高了核電站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在自主設計的基礎上,秦山二期擴建工程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以自主建造為核心,堅持和鼓勵國內獨立研制和技術引進實現國內制造,國產化率從1、2號機組的55%提高至77%,為百萬千瓦級和第三代核電的國產化制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0年第十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