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向錢學森同志學習的號召,中國自動化學會黨支部于3月14日召開全體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會議,學習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戴汝為院士等科學家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關于紀念錢學森的五篇文章。
2011年3月10日,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央宣傳部的特邀五位科學家的文章,他們是: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戴汝為院士撰寫的《高山仰止,永為我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孫家棟院士撰寫的《林中,那棵參天大樹》、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顧問黃緯祿院士撰寫的《我眼中的錢學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撰寫的《讓精神火炬照亮飛天路》、國防大公方彬教授撰寫的《質感英雄錢學森》。五位科學家們深切地回憶了在錢學森身邊工作受到的深刻教育和印象,以及錢學森精神給他們帶來的一生的影響。戴汝為院士在文章中說:“我幸運地被分配到錢學森先生門下,成為先生回國后指導的第一個學生。作為一名青年學子,能有機會向科學大師直接請教、學習,這是我一生的幸運。錢先生對我的教誨貫穿了整個科研生涯!”
楊利偉在文章中說:“2003年,我執行完首飛任務,陪同總裝首長去看望他,他一眼認出了我,鼓勵我們說,‘你們現在干成功的事情比我干的要復雜,所以說,你們已經超過我了。祝賀你們!’錢老虛懷若谷的話語,讓我久久不能忘懷。這種深切的勉勵,寄托著錢老對航天事業的殷切期待,更讓我們備感肩頭的壓力和責任。”
公方彬教授在文章中談到“盡管錢學森已經登上時代的巔峰,讓人仰視而難超越,但不失向其學習的重要。因為,我們學習英雄雖然不能復制和成就一個新的英雄,但至少讓我們最大限度地避免庸俗,避免沉溺于物欲而失去方向感。這大概就是我們讀《錢學森故事》,學習錢學森精神的意義和價值所在。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當有一天,一批中國人開始趕超錢學森,那意味的一定是中華民族躍上了一個高尚境界。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在學習會上,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全體黨員們一致認為,《錢學森故事》這本書,把一個杰出者的人生追求和價值實現清晰的反映出來,是啟迪人生的一本好書,而科學家們的讀后感,便是通過評價和回憶錢學森,展示了他們在錢學森精神的影響下實踐人生價值的深刻體會。錢學森是中國自動化學會的創始人和第一、二屆學會理事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出于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始終積極熱情地大力宣傳錢學森精神。為此,學會黨支部要求全體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要認真讀好《錢學森故事》這本書,為向社會宣傳和傳播錢學森精神做出我們的一份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