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為加快推進國內高效電機規模化應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聯合召開會議決定,自2011年3月開始,將通過大力度財政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高效節能電機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全國高效電機推廣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中國電機年用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和工業用電量的80%。大力推廣高效節能電機、推進節能減排,對于完成“十二五”期間單位GDP能耗下降目標,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意義重大。
價格使高效電機應用受阻
其實,有關高效電機的節能政策早已不是第一次被提及,2008年國家將電機系統節能列入國家十大節能工程之一,2009年又把高效、超高效電機應用列入惠民工程,2010年6月2日下發通知稱,將高效電機納入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實施范圍,由此可見,政府對高效電機的市場推廣從未放棄過。然而,高效電機的處境卻始終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狀態。專家分析,與普通電機相比,高效電機能耗可降低20%至30%,所以對于它的節能效果,業內還是廣泛認可的。價格因素是導致其始終沒有得到廣泛推廣的最重要原因。
據悉,一臺高效電機的成本要比同系列普通電機高出15%~30%,然而普通電機雖然一次性購買的成本較低,但其在生命周期運行成本中有97%~98%是電費的支出,如此看來,如果從全生命周期來看,高效電機所需要支付的成本并沒有想象的高。然而,采購人員往往不會注意到效率問題,一次性成本投入才是他們最關注的地方。由此可見,高效電機難以單純依靠市場機制自發推廣,政策引導勢在必行。
高效電機市場潛力巨大
據悉,2011年全國高效電機的推廣任務是3177萬千瓦,約占全年國內電機銷售量比重的30%,其中低壓高效電機2000萬千瓦、高壓高效電機1000萬千瓦、稀土永磁電機177萬千瓦。上述推廣任務分別由湘潭電機、臥龍電氣、南陽防爆等50家電機生產企業承擔。
為確保完成推廣任務,政府決定加大對高效電機的財政補貼力度。對購買使用低壓高效電機的用戶,根據功率檔次每千瓦分別補貼58元和31元;對購買使用高壓高效電機的用戶,每千瓦補貼26元;對購買使用稀土永磁電機的用戶,每千瓦補貼100元。記者對比此前的補貼細則后發現,新補貼標準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以高壓高效電機為例,補貼標準上浮117%。同時,還修訂了電機、風機、水泵、空壓機等產品能效標準,要求新上項目必須全部使用高效節能設備和產品等。可見,政府對于此次高效電機的應用推廣決心之大。
數據顯示,我國電機機組效率為75%,比國外低10%;系統運行效率為30%~40%,比國際先進水平低20%~30%。而如果將普通電機全部更換為高效電機,最終可節電600億千瓦時,接近三峽電站全年發電量。
根據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小型三相異步電動機能效限定值及節能評價》文件規定, 2011 年7 月1 日以后將禁止銷售3 級能效電機,2012 年以后高效節能電機將全面取代傳統高能耗電機。所以,此次政府將高效電機作為節能突破口,必將為其未來的發展帶來巨大潛力。
激發電機市場的新一輪競爭
從3月11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共同頒布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高效電機推廣目錄第二批入圍企業名單中來看,國家加大了對國產高效電機的支持力度。除了ABB等少數幾家外,幾乎都是國內電機生產企業。這對于國內電機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但由于國內電機技術相對落后,產品性能明顯低于國外產品,這也許會使原本明顯“偏向”于國內企業的發力政策淪為激發電機市場上國內與國外企業新一輪競爭的導火索。
然而不管怎么說,此次財政補貼標準高、可操作性強,一定會在高效電機推廣應用上發揮作用。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