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教育部獲悉"全國工業自動化人才認證培訓"(IAAT)項目已經正式立項,并將于本月底正式啟動。"IAAT"(全稱:全國工業自動化人才認證培訓)以培養技能型、創新型工業自動化人才為目標,認證證書從初級到高級共分設三個級別:自動化助理工程師、自動化工程師、自動化注冊工程師。對于不同級別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測試和考核方法,通常采用"ULA基準"來進行測試;即對自動化助理工程師,只考核其專業"點(Unit)"上的技能,對于自動化工程師考核其專業"線(Line)"上的技能,而對于自動化注冊工程師來說,則需要考核其專業"面(Area)"上的技能。
據"IAAT"專家組專家介紹,IAAT課程研發所采用的是逆向設計理念,即研發團隊經過深度企業調研,專業分析用人企業的招聘需求,充分明確當前工業控制領域內企業所招聘技術人員的實際需求。在明確了企業的技術需求之后,課程研發人員從其中提煉總結關鍵的就業專業技能點,并用項目驅動、多種案例貫穿的形式融入到課程當中。其中,初級認證課程將采用"技能課程+基礎課程"結合方式,強調現場設備操作培訓,保證學員學到的是企業當前使用最廣泛、最主流的專業技術和專業技能。
自動化技術是面向應用的技術,當前中國工業化進程不斷深入,自動化產品市場和應用均高速發展,市場的高速發展不僅推動了本土自動化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球的自動化企業也紛紛將中國作為市場業績持續增長的動力之源,不斷擴大對中國市場的投資,另一方面,應用的高速發展同時也使很多自動化用戶企業面臨著對自動化人才的迫切需求。此次,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IAAT項目領導小組的統籌領導下,通過對自動化控制領域人才需求的深入調研,結合當今院校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特點,推出的全新的自動化人才培養模式無疑是對我國自動化人才培養的積極探索,有利于緩解自動化企業以及應用自動化產品的用戶企業對自動化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
但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從中國自動化行業的長遠發展來說,創新型基礎研發人才的培養更為重要。中國自動化行業雖近年來得到長足發展,涌現出大批以自主創新打“天下”的優秀民族自動化企業,但與世界自動化優秀企業相比,我們的技術水平仍是“技不如人”,在市場競爭中多以價格優勢及不計成本的服務取勝。對于更多數本土自動化企業來說,“山寨”國外的產品仍是主流。而這正是我國整體基礎理論、技術研發薄弱,創新體制落后的體現,歸根結底,是我國創新型基礎研發人才的稀缺。
如何培養創新型基礎研發人才?這既需要教育體制根本上的改革,又需要對于基礎研究的大規模投入。
近年來,中國的“應試教育”飽受詬病,我們在逐步意識到這種教育模式在創新人才培養上的弊端,正如錢學森先生所說:“現在中國沒有完全發展起來,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沒有自己獨特的創新的東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毫無疑問,教育體制的改革勢在必行,但遺憾的是“素質教育”提了多年,卻未見明顯成效。近日,高考英語改革的消息傳出,在某種意義上打破了30多年來“一考定終身”的高考體制,但這只是一個開端,真正的變革仍需要國家政府、教育機構的大力推動,需要整個社會教育觀念的轉化。
另一方面,基礎研究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動力,是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源泉與后盾。自動控制科學是自動化技術開發及應用的理論基礎,當前對于我國自動化行業來說在基礎理論、技術研究的投入仍需加強, 這一方面需要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改變做基礎研究都是“苦行憎”的現狀,給予他們良好的研究環境,以鼓勵越來越多的人投入到其中。另一方面,自動化企業在研發投入上也需從長遠出發,筆者在與很多世界級自動化企業的對話中都曾發現,他們不但注重面向當前用戶需求產品、技術的研發,更注重沒有直接目的性的、隨意的、暢想型的研發創新,這些創新雖然眼前不能帶來直接的效益,但這些研發的累積往往會推動技術的質的變革。從當前看來,能關注到此方面的中國本土自動化企業可謂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中國本土自動化企業大多是民營企業,缺乏雄厚資金支持,生存發展仍是擺在面前的主要問題。國家政府相關部門如何針對此情況,給予有力的政策支持,鼓勵、幫助企業建立良性的自主創新機制也是值得深思的。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1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