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宣布,自2011年3月開始將通過大力度財政補貼等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動高效節能電機在國內市場的應用,強有力地啟動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的新引擎。
電機是工農業、建筑以及公用設施等領域的動力源,目前中國電機年用電量超過2萬億千瓦時,約占全國用電量的60%和工業用電量的80%,而高效電機能耗可比普通電機降低20%至30%。相對于歐美市場上均為高效或超高效節能電機的情況,中國高效節能電機市場份額很小,電機系統整體運行效率比發達國家低20%左右。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電機新增容量達1.5億千瓦,總容量超過7億千瓦。高效電機——中國啟動"十二五"節能減排新引擎據測算,若將普通電機全部更換為高效電機,最終將實現每年至少節電600億千瓦時,接近三峽電站全年的發電量。
據悉,2011年中國財政部、國家發改委確定全國高效電機推廣3177萬千瓦,約占中國電機銷售量的30%,其中,低壓高效電機2000萬千瓦、高壓高效電機1000萬千瓦、稀土永磁電機177萬千瓦。
據了解, 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2011年補貼政策出臺后很短時間內,中石油、中石化、南水北調等一大批企業和重
點項目紛紛決定大規模采購高效電機,并加快淘汰現有的高耗能老、舊電機。
在全國高效電機推廣工作會議上,財政部副部長張少春說,為加快推廣應用高效電機,中國將抓緊建立以財政補貼政策為核心的高效電機推廣機制,其中財政補貼力度將進一步加大,鼓勵用戶大規模采購高效電機,并加快淘汰高能耗老舊電機。
在此背景下,中國2011年確定的高效電機財政補貼政策,與前期政策相比有了明顯變化:補貼標準依據高效電機與普通電機的成本差異,還適當考慮了規模效應、節電效應等因素。
業界普遍認為,此次財政補貼標準高、操作性強、市場化特征明顯,最突出之處在于很多產品財政補貼達到了售價的10%甚至更高,具有差價“填平補齊”效應,具備了撬動市場的力度。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1年第四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