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上海證券報
前天召開的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審議并原則同意“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以及節能目標分解方案、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計劃。由此,中國“十二五”節能減排的大政方針一錘定音,下一步能源結構調整的方向和步驟也就此定下基調。
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十二五”節能減排的深入以及資源稅、環境稅改革的推進,中國的整體能源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傳統化石能源份額將逐步降低,而以光伏、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以及以鋰電池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則將獲得更有利的發展機會。此外,節能照明、建筑節能等板塊也有望迅猛發展。
資源稅改將動石油巨頭“奶酪”
根據此次會議提出的要求,中國將完善節能減排長效機制。包括落實稅收優惠政策,推進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調整進出口關稅,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
這其中,資源稅費和環境稅改革最受各方關注。
財政部去年5月20日公布的《新疆原油 天然氣資源稅改革若干問題的規定》宣布,新疆的油氣資源稅從去年6月1日起實行從價計征,稅率為5%,由此拉開了呼喚多年的資源稅改革序幕。
而根據財政部前天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1—6月,資源稅完成307.6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4.9%。
對此,財政部認為,今年上半年資源稅快速增長有兩大原因,一是能源和礦產品需求旺盛,開采量和銷售量持續增長。二是政策調整因素。從2010年12月1日起,西部地區原油、天然氣資源稅實行從價計征改革,使得西部省份資源稅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
顯然,資源稅改革在擴大地方稅基、激發地方政府積極性方面發揮了顯著效果。基于此,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副主任郭曉林在2011全國稅法知識大賽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擴大資源稅改革試點方案已上報國務院。資源稅改革將按照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方向,征收范圍在石油天然氣的基礎上擴展到其他資源產品。
事實上,早在今年6月份國務院批轉的《關于2011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改革和完善稅收制度也被放在了第二的重要位置,其中第一大任務就是要擴大資源稅改革實施范圍。
“預計資源稅改革最快年內就將推廣到全國,并將煤炭等也納入征收范圍。這是大勢所趨。”一位接近高層的人士對記者說。
不過,對資源型企業來說,資源稅的大幅提升無疑意味著更高的成本和更大的經營壓力。大宗產品電子商務平臺金銀島分析師表示,國內幾大石油巨頭當前仍面臨煉油虧損的危險。盡管近期國際油價橫盤整理緩沖了此前的煉油壓力,但如資源稅大幅征收,則上游原油利潤將進一步被壓縮。
“在未來成品油存在下調預期的情況下,三大石油巨頭又將被加征資源稅,受到影響最大的必是擁有較多國內原油天然氣資源的中石油(10.70,0.00,0.00%)和中海油。”
當然,一旦煤炭接下來也被納入資源稅改革的范圍,則相關煤炭生產企業也將遭遇和三大石油巨頭同樣的境遇,中國神華(29.63,0.00,0.00%)、中煤能源(11.00,0.00,0.00%)預計將受影響。
新能源迎接新機遇
目前看來,以油氣、煤炭為代表的傳統化石能源已不可避免地走上一條成本不斷上升的不歸路。尤其當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而應對氣候變化、節能減排的壓力又與日俱增之際,化石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勢必會下降。與之相應,新能源則會異軍突起。
這正是中央大力倡導節能減排、推動資源稅改革、實施產業結構調整的著眼點所在。
咨詢機構莫尼塔分析師陳鵬宇表示,中國的產業結構調整思路著眼于“再平衡、促崛起”這一方向。其中,“促崛起”的產業調整方向體現為抓住低碳經濟這一新產業發展趨勢,推動中國在相關領域的競爭優勢。
他認為,國家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對整個低碳板塊都是系統性的全面利好,可再生能源、核能等將直接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