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目標——公司業務量突破10個億!
“是的!”徐昌榮博士堅定的表示,這是和利時自動化驅動技術有限公司下一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從2008年正式成立北京和利時自動化驅動技術有限公司以來,和利時的PLC業務迅速從不到1000萬上升到了如今超過1個億的水平。
“我們的業務增長速度每年都要超過100%,下一個階段目標就是要在3-5年的時間內成長為一個十億以上規模的公司。”徐昌榮博士表示,他的長遠目標就是讓其所領導的PLC業務不僅成為和利時的支柱業務,更要成為國際工廠自動化領域的最主要供應商。
“這并不遙遠!”徐昌榮博士自信的表示。
雖然似乎在本土作戰會更有優勢,但和利時的PLC故事卻并沒有天時,也不占地利,或許只有一種專注做事的精神和 一顆有夢想的心才能夠解釋出它的成就。
當八年前,和利時決定開始自主研發PLC的時候,外因內素其實都并不理想。在外:國內主要PLC市場都已經被國際品牌所占據,絕大多數用戶對國產PLC都抱著懷疑的態度,不敢輕易使用;在內,和利時一直都專注在過程自動化領域,對工廠自動化的市場和技術都并不熟悉。這似乎預示著即便和利時能夠擁有自己的PLC,也未必能夠有所作為。
“雖然面臨著種種疑問,但和利時還是堅持了做PLC的想法,一方面源于公司要做大做強,就必須要擴大業務領域;一方面也是和利時需要在強手如林的自動化市場繼續穩固自己的民族品牌大旗。”徐昌榮博士表示,和利時擁有強大的技術能力、豐富的市場經驗和熟練的產品化和產業化運作能力,這讓和利時開展PLC業務有了信心和底氣。
經過幾年的奮斗,如今和利時PLC業務已經在水利水電、污水處理、天然氣管網監控、熱網監控、煤炭設備、樓宇空調、鐵路電源監控、地鐵監控、裝備制造等行業均有廣泛的應用,并在部分行業已經成為最核心的控制產品。如在2011年,和利時的PLC開始在北京多條地鐵線路上作為監控、運行控制系統全線使用。“這標志著和利時PLC的應用又上了一個新臺階。”徐昌榮博士表示。
此外,和利時PLC業務在市政、水利、泵站、閘門控制等都有標志性的成功項目:如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中,應用和利時的PLC,完美地完成了日處理45萬噸污水的任務;應用在江西天然氣管網系統的PLC也有很好的效果。
“如今,和利時已經積累了1000多家的穩定客戶群。未來,我們將緊跟國家發展政策需要,繼續開拓更多的行業市場。”徐昌榮博士表示,公司今后的市場發展策略一是成為行業內主要的供應商,二是成為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我們將繼續延伸和利時公司的產品線,從產品和行業兩條線相輔并進,以提升用戶的價值為目標,建立廣泛的市場戰略聯盟。”
發展優勢 鎖定重點
徐昌榮博士坦言,在國內的PLC市場,和利時無論在產品的系列寬廣度,還是品牌影響力、行業應用經驗還依然處在劣勢地位。為此,從一開始和利時就制定了“農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我們開始所進入的行業都是那些能體現我們技術優勢而同時又不被大公司所注意的領域。”徐昌榮博士表示,找到大公司的業務盲點,能讓和利時公司PLC的業務量迅速上升,同時也可以檢驗PLC的性能。
風電正是和利時重點選擇的行業之一。從2008年開始,和利時就針對風電行業的特殊需求,為其PLC產品加強了性能,增強了其嚴苛環境的適應能力,使其能夠適應-40~70℃的高低溫范圍,并具有抗震動、防粉塵以及抗電磁干擾的能力。
如今,和利時的PLC已經在國內多個風場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新能源產業是國家下一步發展的重點,其中風能是發展最為成熟、前景也最好的產業。這樣的重點產業也需要和利時這樣的民族品牌來促進發展。”徐昌榮博士表示,從行業的發展角度來看,風電產業需要有本土廠商,風電設備更需要有本土廠商來提供核心控制系統,這樣才能夠促進整個行業朝著健康良性的方向發展。和利時,有責任也有義務來扛起這個重任。
針對各個行業節能的需求,和利時還專門開發了應用于能源管理的智能配電系統,以應對節能減排的普遍需求。該系統可直接測量配電設備的交流電壓、交流電流、用電量,并將采集的信息上傳給上位管理系統,為節能減排提供基礎數據,從而達到良好的節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