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瑾 鄧海平 來源:《經濟日報》 2011年11月26日
一個僅400畝地的“小”園區,6年間迅速擁有進駐企業668家,取得各類科研成果1580項,培育出3家上市企業。2010年,該園區營業收入達175億元。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很難相信,在廣東番禺有這樣一個園區。近日,記者走進高成長產業的番禺節能科技園,探尋它成長的軌跡。
紅磚鋪就的園區道路,映襯得旁邊的樹木愈發青翠欲滴;完善的生活服務配套,讓人享受到足不出“園”的便捷。
“為企業著想”,是在采訪中聽到園區工作人員強調最多的理念。番禺節能科技園董事、總經理楊錦鏈說,作為民營資本投資建設的園區,從一開始,園區就意識到要通過市場運作來運營管理園區,采取有別于傳統管委會的運營模式,高效幫扶企業發展,實現園區發展與企業發展共生共榮。園區在招商過程中,明確“創新型科技園區”的高端定位,重點引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項目,實現了“兩頭(研發、銷售)在內、中間(生產、加工)在外”的園區創新資源集約發展目標。目前,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企業占進駐園區企業數量的90%以上。
園區企業廣州楷林裕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近年來開發了一系列LED照明產品,公司一共獲得國際專利2項、國家專利28項。“新興產業的發展,先進技術研發是最根本的核心。”楊錦鏈說,園區為此建立起由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等聯合成立的產學研合作創新聯盟,為園區內企業搭建聯合研發平臺。據介紹,在園區的大力扶持下,進駐企業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的已達28家。
中小型企業融資難是比較普遍的問題。番禺節能科技園區除了與銀行等開展合作,重點為園區內企業提供信貸支持外,還成功引進了廣東省科技風險投資集團、深圳創新投資集團等風險投資機構對園區企業進行創業風險投資;通過設立華南科技資本研究院、廣東省科技企業上市培訓基地等機構為園區企業提供上市融資等培訓和服務。園區還引進了廣州銀達科技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番禺區民營科技企業貸款擔保公司對園區企業進行融資擔保。
園區內的廣東錦鋒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今年獲得了銀達公司兩筆共2400萬元的融資擔保,從而順利取得建設銀行的貸款。錦鋒科技董事長馮仁鋒說,這種融資擔保模式讓中小企業貸款不再遙不可及,大大緩解了企業研發投入和原材料采購的資金壓力。
新的理念在實踐中得到認可,讓楊錦鏈對園區的未來更加充滿信心。“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兩年內將會有超過1000家企業進駐,年產值有望達到450億元,上市公司能達到20家以上。省里很快會再安排500畝地擴大園區規模,我們規劃在三四年內全部做起來,將園區打造成引領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高速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