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簡介
永業科學院院長、永業集團副總裁仝寶生榮獲“2010年度三農人物”,他出身農家、農學碩士,作為農大學子一直從事農業技術研發領域工作,加入永業后主管科技研發,全面開展永業科學院的各項工作。
仝寶生堅持研發與推廣相結合,科技與服務相結合,科技工作者、營銷服務工作者與農民生產者相結合,通過遍布全國鄉鎮、村莊的永業科技服務站,有效實現高科技產品從實驗室到上億畝耕地的轉化。
■ 對話背景
隨著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三農”問題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悉,明年對農政策將聚焦農業科技,政策的主要方向是推動農業科技機制創新,加強科技資源的集聚、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農業與科技的結合,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作為一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農業企業,永業集團對這個話題有著特有的發言權。幾年來,永業集團旗下的科研機構永業科學院成立近百個試驗示范基地,建立29000多科技服務站,預計幫助農民增收上百億元,研發高科技綠色農用產品,實現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創立了研發與推廣并重的“雙核模式”,探索出了中國新農業的發展模式。
如何把握農民的實際需求,用最快的速度研發生產出適合的產品?
作為一家非“國字頭”的民營科研機構,又如何解決人才培養、人才布局等問題?
永業科學院這種特有的“雙核模式”的形成,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和探索?
帶著這些問題,記者采訪了永業科學院院長、2010年度三農人物仝寶生。
“從農業生產一線匯集大量生產信息數據,研發成果更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由實驗室向市場轉化的速度更快。”
主持人:據我了解,我國大學、研究機構的科技成果轉化率不足5%,而永業的科技成果卻能迅速高效率地實現產業化。作為一家非“國字頭”的民營科研機構,您怎樣看待自己在資金和人才方面與“國字頭”的區別?在實際操作中,永業如何發揮或者說是建立自己的優勢,克服劣勢呢?
仝寶生:永業公司自身的強勁發展,保障了永業科學院的快速發展。永業公司在2009年登陸美國納斯達克股市,也為永業科學院的發展,引進了國際先進的管理理念與高級管理人才。
同時,作為一家企業科學院,其平臺更加開放,能夠與國內、外相關機構進行多種形式的項目合作,目前永業科學院的研發科技即廣泛涵蓋農業、畜牧業、醫藥化工、健康食品和沙草產業等領域的項目課題。
由于從農業生產一線匯集了大量的農業生產信息數據,永業科學院的研發成果更加具有針對性和時效性,可有效地解決實際生產問題,從而由實驗室向市場轉化的速度更快。
目前,永業科學院也正在申報各類國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項目,從而提高科學院自身的整體科研水平。
主持人:在企業的科研機構中,市場的需求是研發的源頭,也是研發的要點。永業科學院是怎樣發掘農民的真正需求,解決他們的實際問題的?如何把這種需求,通過良好的機制運用到科研中去?
仝寶生:與永業公司的發展同步,永業科學院通過遍布全國的鄉鎮、村莊的29000多家科技服務站,深入了解農民的真正需求。
在科技服務站中,農技人員提供免費的農技指導服務,幫助農戶對永業生命素等高科技產品進行規范使用,同時也幫助農民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種植、養殖難題。如果遇見不能現場解決的問題,基層的農技人員會將問題通過系統渠道,反饋給永業科學院組織專家進行專項研究找出解決方案。在遭遇農業極端災害的時候,永業科學院也會提供減災降害的種養殖方案,盡可能的減少農戶經濟損失。
同時,永業科學院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近百個試驗示范基地,這些試驗示范基地,一方面承擔著永業科學院新產品研發的試驗,產品使用方法的試驗,地區適應性試驗等;另一方面也從農業生產一線匯集大量研究數據和農業生產一線的信息,是永業科學院主動的從田間地頭“找尋”農民真正需求的一種方式。
“從農民的實際需求提出研究課題,各方在同一個平臺上搞研究,科研機構與企業的結合自然符合雙方的利益。”
主持人:產學研的利益保障機制也是操作過程中的一大難點。怎樣理順這個鏈條中的各個環節?如何保證產學研結合的速度和效率都能滿足市場需求?
仝寶生:產學研相結合,是政府、科研機構和企業有效整合資源的共同需求??蒲袡C構具有學術以及技術方面的資源優勢,企業則具備市場和推廣的運營優勢,這兩者的結合自然符合雙方的利益。
永業科學院從農民的實際需求提出研究課題,委托科研機構進行研發,或者與科研機構組建專題項目小組,各方在同一個平臺上搞研究,目標和利益都是一致的。隨著永業公司在行業的發展和影響力的增強,愿意與永業合作的科研機構也在不斷增加。
目前,國家的政策也鼓勵和傾向產學研結合,各項由企業牽頭的國家和地方政府科研項目的順利發展也促進和加快了產學研結合這種科研模式的發展,在實際運行中也有效的解決了各方的利益。
“以項目制的管理辦法,有效地將內部科技工作者和外部專家相結合,人才機制更符合市場機制。”
主持人:人才是科研工作重要支撐。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人才可能不像很多國字頭的科研院所那樣充足。永業科學院選用人才有什么自己獨特的標準?怎樣描述科學院的人才培養模式?怎樣把這些人才進行合理布局?怎樣保證這些人才都能“為我所用”?
仝寶生:永業科學院的人才機制更符合市場機制,一方面從社會招聘有經驗的科技工作者充實自己的隊伍;另一方面加強自身的人才培養,即選拔和培養機制并存;
永業科學院非常重視社會科技資源和人才資源,聘請有100多位大專院校和基層的科技工作者作為永業重要的人才資源,即內部與外部資源結合;
永業科學院以項目制的管理辦法,有效的將內部科技工作者和外部專家教授組織為各個項目小組,每年根據市場的需要和企業發展的需要設立上百項的研究課題,在課題組里有效地配備了有經驗的老專家、也配備了正在培養的年輕人才,在人才結構上老中青結合,一方面保障研究項目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起到了培養人才的作用。
永業科學院也積極參與各種社會活動和學術活動,注重加強與同行業的交流,提高自身的研究水平。
“永業科研模式是研發與推廣雙向互通、農業產業轉化模型示范、人才建設與課題研究并重。”
主持人:永業科學院經過幾年來的探索,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模式。如果請您用300字來概括這種模式,您會怎樣描述?永業這種模式的特點是什么?
仝寶生:首先,永業科學院同步構建起農業科技研發與農業技術推廣兩支人才隊伍,將研發與推廣、科技與服務緊密結合,打通從實驗室到田間地頭的雙向科技信息通道,一方面傳遞農業技術需求,一方面傳遞科技研發成果。
其次,永業科學院通過實驗室建設、研發試驗示范基地建設以及農技服務體系建設,通過基地孵化示范,展示現代農業產業鏈模型,推動現代農業成果產業化轉化。
最后,永業科學院發揮平臺聚合作用,通過具體的農業新產品、新品種、新肥料、新型生產模式的課題研究,匯集科學專家,并通過科技服務站完成科學技術的層級教育指導。
總體來說,即是“研發與推廣雙向互通、農業產業轉化模型示范、人才建設與課題研究并重。”
主持人:在商業推廣應用方面,永業有著自己一套成功的模式??茖W院的產學研也有著自己的一套模式。能不能描述一下,這個模式是怎樣形成的?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您有什么特別的感受?
仝寶生:首先,永業公司深入農業生產一線,直接感受農民的需要的同時,也直接獲得一手的市場需求信息,永業的科技工作者也是農業生產的技術服務人員,在為農民服務的同時會提出需要研究的課題;隨著問題的增多和內容的深入,研究和解決方案的提供就需要更多的人才和更多的科研機構來參與;為了更加有效的開展研究項目,也就需要整合各種學術資源和技術資源,從而逐步形成了永業的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
永業的產學研模式因為符合國家政策,符合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共同利益,從嘗試與個別大專院校的專家學者合作,逐步發展到與大專院校等機構合作,受到了大家一致的好評,發展順利。
在整個發展過程中,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需求給永業科學院提供了發展機會;社會各界的資源給永業科學院提供了幫助;企業的發展給科學院的發展提供了保障;科學院員工為農業和農民服務的理念和共同的努力是科學院得到發展的保證。這些也是我最深的感受。
主持人: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況永業科學院的成功關鍵,您會怎么說?
仝寶生:只要我們的研究項目符合國家需要,符合市場需要,能夠真正為農民和農業生產服務,有效的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從而符合社會的需要,我們的研發模式就會成功?!犊萍既請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