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速度”這個十足的“再造詞”就有如很多網絡熱點詞一樣,被廣為流傳,所不同的是,那些網絡熱點詞登不得大雅之堂,多半只是用于網絡和口頭中的交流。而“中國速度”,卻似乎已經成為全球政要、企業家等在正式場合中不得不提的通用詞匯。
沒人會否認“中國速度”所帶給他的驚訝與震撼,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2010年外媒評價中國的發展速度時用了四個字“世界之最”。
的確,新世紀以來,中國用十年時間完成了GDP翻兩番,連續超越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并在2011年初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經濟規模第二大國家,中國的“高鐵”創造了最快的世界速度,中國的航空事業也在日益走向輝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只要有中國,就少不了投資與發展。
2009年的世界金融危機,更是顯示了中國速度對拉動全球經濟回暖的重要作用。有專家說,金融危機的時候,中國GDP總量在世界僅占5%左右,但是中國經濟對于世界經濟發展貢獻率卻占到了20%-30%左右。那時的中國,似乎真的成為了13世紀意大利著名旅游家馬可•波羅口中所描述的那樣:遍地黃金的人間天堂。
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的發展,帶動了國內的消費市場,中國的各種生產建設以及政府對重點行業的大力支持,導致了對各種資源性產品和技術設備的需求量大增,這為全世界都提供了一個重要機遇。
中國,已經不折不扣的成為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高速引擎。
于是,無數的第一,無數的光環就這樣向中國包圍。
有的人驕傲,有的人自豪,有的人再接再厲,也有的人,迷失了方向。
持續的高速,以及那些“隨處可見”的“第一”頭銜,令太多的人開始膨脹、自大,他們忘記了最初的夢想,一味的只求速度,盲目發展,表面上顯示了中國的高速增長,而實際在這個由鮮亮光環包裹著的中國背后,隱藏的卻是重重危機。
前幾年大刀闊斧發展的高鐵行業,或許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例子。國家撥款,政策傾斜,形成了全國上下紛紛上馬高鐵項目的大風潮。有專家曾對此表示過擔憂:“那么多項目,根本做不過來,時間緊,任務重,根本無法保證每一個項目的高質量。比如可能項目需要三次測試驗證,最后只做一次就去運營了。”
于是,2011年7月23日,溫州動車事故令所有的中國人都嘗到了慘痛的教訓。而這一次的事故,激起了人們對“鐵老大”蠻橫的強烈不滿,與此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們開始反思:如此高速發展的中國,會不會有一天“翻車”?
這是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應該問的問題,這也是每一個熱愛這個民族的人民應該有的疑問。
中國速度令世界矚目,但這個發展卻是以規模、數量的擴張為基調,同時也是依靠消耗大量物質資源來實現的。它導致資源的匱乏,環境的惡化,貧富差距拉大,不斷暴露的社會矛盾……
這是長期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發展模式帶來的必然后果。
此次 “十二五”規劃中談到未來五年中國GDP增速是7%,這個數字顯然與過去三十年中國GDP平均增速近10%的數字相差甚遠。看到這個數字,很多人感到惶恐和不解:中國這是怎么了?
然而,筆者卻認為這次7%的目標,或許會成為中國經濟步入穩定階段的重要轉折點。不管是人,還是國家,長期的高速運行,總有“疲軟”的一天,適時的放慢腳步,放平心態,認真總結和改善過去高速發展中所暴露出的問題,這才是中國目前最應該走的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