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電力工業“ 十二五” 規劃研究報告》,“十二五”期間電源投資約為2.75萬億元,占全部電力投資的52%。2015年,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4.37億千瓦左右,年均增長8.5%。其中,水電為2.84億千瓦,抽水蓄能4100萬千瓦,火電9.33億千瓦,核電4300萬千瓦,天然氣發電3000萬千瓦,風電1億千瓦,光伏發電200萬千瓦,生物質能發電及其他300萬千瓦。
火力發電
由于我國煤炭資源豐富,2000 米以淺的預測煤炭資源量為5.6 萬億噸,能源剩余可采總儲量中原煤占58.8%,使得我國以煤炭為主的能源利用格局將長期存在。我國煤炭資源稟賦特征決定了火電具有較好的供應安全性和經濟性。“十二五”期間,考慮到大規模發展火電帶來的生態環境影響等因素,必須堅持優化發展火電的方針。新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于2012年1月1日起實施,將各火電企業的污染物排放量更加嚴格化、標準化,因而推進火電綠色開發,大力推行潔凈火力發電技術勢在必行。
風力發電
近年來,我國風電集中式規模化發展漸趨飽和,并網問題遲遲沒有解決,且脫網事故頻發。2012年1月10日,全國能源工作會議公布,2011年我國風電上網電量800億千瓦時,同比上升60%,而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給出的評價是:“遠低于預期”。從風電效率的角度看,全國6500萬千瓦風電裝機一年發電800億千瓦時,折合每千瓦裝機每年只貢獻了1231度電,按風力發電機預期壽命20年算,每千瓦風電裝機整個壽命期共發電24000余度電,按目前多數地區標桿火電每度電上網電價0.3元算,實現價值7200多元,而風力發電機每千瓦造價在8500~9000元,與火電相比,其效率將長期不具競爭力。因此,我國風電產業已經開始向重質量、開發分散式以及海上風電轉型。
核能發電
核電是經濟性好、可規模化發展的重要綠色能源之一。在負荷中心規劃建設核電機組,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減輕煤炭運輸壓力,對滿足地區電力需求增長、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具有重要意義。2011年福島核事故后,國務院常務會議“國四條”決定暫時“封凍”核電新項目審批,安全檢查和總結吸取福島經驗教訓成為整個核電行業最重要的工作。目前, 國務院已對由發改委上交、各大核電集團參與制定的《核安全規劃》和《核電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審定,這也將幫助中國核電進入良性發展。雖然項目審批進展緩慢,但是未來中國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建設方式,已經得到了三大核電公司(中核集團、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和國核技)的認同,即建立統一標準、統一圖紙,以標準模式快速建設核電站。福島核事故讓全球重新審視核安全,也給了中國核電一個警示,即必須不斷改進技術、提高安全水平、消除一切安全隱患,確保我國核電站的安全性,并在此基礎上實現高效發展。
光伏發電
根據“十二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將達1500萬千瓦。此舉意味著,我國在光伏發電上的規劃發展目標規模將擴大50%。光伏發電目前雖然成本很高,不具備市場競爭力,但卻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供應的未來戰略能源。從地區資源稟賦條件看,我國地域遼闊,各地自然稟賦條件差異較大,不同地區適用于不同技術水平、不同規模的光伏發電設施。憑借國家強有力的扶持和激勵政策,光伏產業提出大規模并網光伏發電系統、分布式建筑光伏發電系統和離網光伏發電系統并舉發展的規劃。光伏分布式發電對技術要求更高,在健康扶持政策推動下,中小企業要比大型企業更具技術創新動力。因此,推動分布式發電建設,對于加快光伏產業整體技術進步,扶持靈活、應變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發展都具有重大意義。
生物質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發電
除以上幾類發電方式外,水力發電也是我國“十二五”期間優先發展的供電方式。而生物質能及其它可再生能源發電盡管競爭力較低,仍需要國家給予投資及稅收方面的補貼,但就全球資源緊張、能源分布不均的現狀來看,這些可再生能源的創新性發展將大有可為。日本一家制糕廠過去每天把300噸液體食品殘渣燒掉,把1400噸的固體食品殘渣化為肥料和飼料。該廠的研究人員成功開發出一種電力設備,它能把食品殘渣發酵產生的沼氣作為發電燃料,進而轉換成電能;海水在運動中所具有的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潮汐能。潮汐能的重要應用之一是發電。其優點是成本低,每度電的成本只相當于火電站的八分之一;美國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可消耗糖類并直接產生穩定電流的細菌,發電效率達到81%。研究人員發現,只要將這種細菌在含有葡萄糖的溶液中培養,就能在連接的石墨電極上產生電流。在自動化領域,很多廠商都關注于電力行業,并且分別深耕于不同的電能領域。本期《自動化博覽》將與三家廠商探討火電、風電及核電領域中的自動化技術。
安全、穩定、經濟高效是火電的主要需求
新能源發展離不開自動化技術
新能源發電必將是大勢所趨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2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