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9日電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9日介紹,我國在“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70個高技術產業化專項、3000多項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總投資超過4400億元,這些專項促進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航空航天、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內多個領域的重大技術突破和產業化、規模化應用,提升了相關產業領域的競爭力。
這些專項包括下一代互聯網、數字電視、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寬帶網絡、彩電產業戰略轉型、集成電路設計、生物醫藥、生物疫苗、生物育種、生物醫學工程、生物質工程、新材料、新能源、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以及信息安全等。
據發展改革委高新技術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在信息產業領域,我國自主研發的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準實現商用,并在海外市場成功推廣應用;建成了在全球技術領先的IPV6下一代互聯網試驗網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移動通信TD-SCDMA用戶已達5659萬戶;高世代TFT-LCD面板等關鍵技術和配套材料取得突破,新型平板顯示產業鏈逐步完善。
在生物產業領域,鹽酸安妥沙星、重組幽門螺旋桿菌疫苗等創新藥物獲得批準,重組人Ⅱ型腫瘤壞死因子受體-抗體融合蛋白單抗藥物實現產業化,復方丹參滴丸進入美國三期臨床試驗;新型高效大通量分析生物芯片正在大規模占領市場;轉基因抗蟲棉已實現大面積種植;國家基因庫建設取得初步成效,可溯源性生物樣本保存規模全球前三。
在航空航天產業領域,我國載人航天、深空探測、北斗二代衛星導航科技重大專項取得標志性成果,高分辨率對地觀測重大工程順利推進。我國還構建和完善了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和衛星通訊三大應用體系,初步實現從試驗應用型向業務服務型轉變。衛星固定通信業務的“村村通”和遠程教育已覆蓋通電鄉村,提高了我國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
在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領域,我國在一些重要領域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這位負責人說,伴隨著高技術產業化重大專項的實施,涌現出一批高速成長的行業龍頭企業,形成了以上海、北京、深圳、長株潭、西安等若干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和以青島、德州、成都、東莞等為代表的專業性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在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和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有效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實現我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記者 江國成)
本篇文章來源于 科技網|www.st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