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3-28 10:02:37 來源:《瞭望》新聞周刊
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推動世界現代化的第五次浪潮,如果它的預期目標能夠實現,人類文明將進入“再生時代”,人類生活將發生質的變化
許多科技史學家認為,16世紀以來,世界科技大致發生了五次革命,包括兩次科學革命和三次技術革命。其中,第五次科技革命包括電子技術革命和信息技術革命兩個階段。目前,信息技術革命尚未結束。
既然過去五個世紀發生了五次科技革命,而且科技革命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和演變趨勢,可以預期,21世紀很有可能發生第六次科技革命。
可能發生的三大轉變
科技革命是一個科技史學或科技哲學概念,迄今沒有統一的認識。在本文里,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統稱。相對于前五次科技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發生三大轉變。
其一,方向的轉變。在前五次科技革命中,兩次科學革命主要發生在物理學領域,三次技術革命主要發生在技術科學和信息科學領域,屬于物質科技革命或信息科技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有可能主要發生在生命科學領域,或者以生命科學為基礎。
從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前沿需求角度看,21世紀的科技革命可能主要包括三次革命:信息革命、新生物學革命和新物理學革命等;從前五次科技革命的歷史結構看,第五次科技革命即將結束,新的科技革命將可能發生在新生物學或新物理學等領域;從目前的國際科技環境看,許多科學家認為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許多國家對生命科學的投入比較大。以上這些信息預示,第六次科技革命很可能發生在生物學領域,是一次新生物學革命。
如果說,前五次科技革命的重點任務是認識自然、改變自然和滿足人類需要,那么,第六次科技革命的重點任務將是人類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和適應宇宙環境,全面提高生活質量、提高人類可持續性和適應宇航時代的需要。通俗地說,前五次科技革命處理人與環境的關系問題,第六次科技革命將主要處理人類自身的問題。這是科技革命的一種方向轉變。
其二,結構的轉變。前五次科技革命主要發生在某一個學科,或在幾個學科領域分別發生。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可能發生在幾個學科的交叉結合部。它將具有一種新的復合結構。
從人類文明和世界現代化的前沿角度看,第六次科技革命將可能以生命科學為基礎,融合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提供提高生活質量和滿足人類精神生活需要的最新科技。它將可能是三大學科(生命科技、信息科技和納米科技)的交叉融合,并主要發生在三大學科的交叉結合部,而不是僅僅發生在單一的生命科學領域,也不是分別發生在幾個學科領域。
其三,性質的轉變。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第一次完整意義上的科技革命,因為它同時包含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三大革命(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交叉融合,是一次多維復合的綜合型科技革命,它的影響將超越前五次科技革命。
前五次科技革命推動了世界現代化的前四次浪潮,導致世界格局的根本變化。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推動世界現代化的第五次浪潮,導致世界格局的重新洗牌。如果它的預期目標能夠實現,人類文明將進入“再生時代”,人類生活將發生質的變化。
未來人類生存的四種形式
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完成的《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一書中預計,未來40年里,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納米科學、仿生工程和機器人學的結合,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兩性智能人、人體再生和互聯網的結合,人類將獲得三種新的“生存形式”,即網絡人、仿生人和再生人,實現某種意義的“人體永生”;屆時,人類個體將有四種“生存形式”。
第一種,與自然人相關的創新。根據健康狀況,可以分為健康人和非健康人兩類。首先,與健康人相關的創新,一般而言,科技可以拓展人的能力,改變人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滿足甚至創造新的合理需求。例如:信息轉換器的發明,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信息轉換,人腦可以直接“知識充電”;高仿真的兩性智能人的發明,將把人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其次,與非健康人相關的創新。例如,安全高效、無損傷和無痛苦的身體檢測和治療技術;重大疾病的診療技術,包括腫瘤、心血管和神經疾病等;重大傳染病的預防技術;人體主要器官和組織的移植技術,人體組織、器官和肢體的再生技術等。
第二種,與網絡人相關的創新。網絡人,是指將來生活在網絡空間的虛擬人或數字人。他是自然人的一個“網絡鏡像”,相對獨立地生存在“虛擬世界”里。網絡存在一天,他就存在一天;除非人為“刪除”。這是未來人類個體生存的一種形式。當自然人體離開了世界,如果沒被刪除,自然人體的“網絡鏡像”還會存在,會繼續生活,這是一種“網絡化永生”。
第三種,與仿生人相關的創新。仿生人,是指具有自然人體的外觀形體、肌體特性、性別功能和“人格信息”的高仿真智能人。仿生人的肌體采用高性能仿生材料做成,具有人類肌體的部分特征,他的身體功能可以參照真人設計,具有性功能和多種其他動物學功能,他的大腦已經接受自然人體的全部“社會學信息”和“獨立人格”,具有一定的喜怒哀樂和愛恨情仇。
在很大程度上,仿生人擁有和自然人的本體一樣的體形和性格特征,言談舉止都與本體極其相像。屆時,仿生人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再是通常意義的機器人。他是和本體分離的、獨立存在的、獨立思考的“人”,是本體生命持續延續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一定程度上,仿生物質體可以無限轉換,仿生信息體可以無限傳遞。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就可以獲得“永生”。這種永生不是虛擬空間的永生,而是真正存在于現實世界之中。當自然人的本體化為塵土,自然人本體的“仿真體”還可以延續下去。
第四種,與再生人相關的創新。再生人,指具有自然人的全部生物學信息、社會學信息和人格特征的“復制人”。再生人的身體來源于自然人體的體細胞培養,具有自然人的全部遺傳信息,他的知識和人格來源于自然人體的“人格信息包”,具有自然人的全部或絕大部分社會學信息和人格特征,他看起來是自然人的一個“復制體”或“新生體”。在某個時候,自然人選擇采用“人體再生”技術培養一個“復制體”,在恰當時候把自然人的“人格信息包”的信息轉移到“復制體”的大腦中,于是,“新生體”就像是自然人獲得的“第二次生命”。當自然人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再生人的“新生體”會繼續生存;一代又一代傳遞,下代繼承上代的知識,并繼續前進。
健康長壽是人類的一個夢想。依據現有科技,這種夢想是很難完全實現的。生老病死是生命的一種本質特征,自然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是,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提供三種形式的“人體永生”,包括網絡人的“網絡化永生”、仿生人的“仿真性永生”和再生人的“復制性永生”。迄今為止,依靠科技實現人類夢想的例子已有不少,例如,人類乘坐飛機可以飛上藍天,乘坐飛船可以登上月球等。將來,依靠新科技實現某種意義的“人體永生”將是一個新例子。
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大致時間是2020~2050年前后。這種預測主要基于三點考慮。
首先,2020年第五次科技革命(電子和信息革命)將結束,它的持續時間約為70年(1946~2020年)。第三次科技革命(電力和運輸革命)的持續時間也是大約70年。
其次,2020年生物學的積累將達到約70年。從分子生物學誕生(1953年)到2020年,大約有70年。電子和信息革命的孕育時間也大約是70年,從發現電子(約1897年)到電子革命開始(1946年發明電子計算機)約50年,到信息革命開始(約1970年)約70年。2020年前后生物學有可能獲得重大突破。
再有,根據經濟長波理論,2020年有可能是經濟長波周期的一個拐點。
上述未來人類生存將有四種形式,其中三種新形式,主要基于五類關鍵技術的突破:
信息轉換器技術,實現人腦與電腦之間的直接信息交流和轉換的技術;人格信息包技術,制造包含人腦的社會學和人格信息的信息包的信息仿生技術;仿生技術,仿制生物組織和行為的工程技術;創生技術,是人工有目的地合成生物組織、器官、肢體和生命體的工程技術;再生技術,是通過誘導或培養實現生物組織、器官和生命體的再生的工程技術。
一般而言,信息轉換器、人格信息包、仿生、創生和再生技術會不斷升級換代,就像計算機和軟件技術的更新換代一樣;仿生、創生和再生技術會相互交叉融合,五大技術有可能部分交叉融合。再生工程包括細胞、組織、器官、軀體、人體和物種的仿生、創生和再生等,人造組織和器官如人造心臟、肺、胃、皮膚、骨頭、血、血管和肢體等實現產業化生產。
中國現代化的新機遇
科學無國界,技術有專利。一般而言,科學革命是普惠的,技術革命是利益不均的。抓住科學革命機遇的國家,可以獲得一些社會利益,如促進思想解放和技術進步等。抓住技術革命機遇的國家,可以獲得核心專利和巨大經濟利益。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和技術革命的融合,蘊涵巨大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利益,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國家興衰。
我們推測,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影響,將比前五次科技革命更深刻和寬廣。主要理由有三個:其一,第六次科技革命是科學革命、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融合;其二,第六次科技革命是一次新生物學和再生革命,涉及人類自身的發展和進化,它對民族的影響超越以前的物質和信息科技革命;其三,信息革命提供的技術手段,有可能放大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機會成本。例如,掌握信息轉換器和人格信息包的核心專利技術的國家,在國際信息市場、人才市場和國際軍事沖突中,無疑具有難以動搖的戰略優勢。
在過去500年里,中國與前四次科技革命無緣。中國失去四次科技革命的機會,導致中國的國際地位一路下滑。以社會生產力(按購買力平價計算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例,1700年中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排名世界第18位,1820年排第48位,1900年排第71位,1950年排第99位。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中國采取了跟蹤模仿戰略,國際地位和綜合實力上升,但不夠理想。同期的日本,采用技術創新戰略,實現了從發展中國家升級發達國家的夢想。中國在第五次科技革命中付出的代價,比前四次要低很多,但仍然是很大的。
中國是從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歷史機遇中獲得凈收益,還是繼續付出機會成本的高額代價,就看我們的選擇了。如果能夠超前布局,搶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戰略制高點,就有可能贏得主動,就有可能掌握它的核心專利,就有可能加速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毫無疑問,第六次科技革命將是中國現代化的一次新機遇。(何傳啟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