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信運營商集體轉型、中國電信與微軟合作互聯網搜索、微軟淘金廣州數字電視、英特爾推出支持移動網絡的WiMax 芯片、電訊盈科提供廣播電視頻道、VoIP 傳聞不斷、手機電視熱火朝天、閃聯擴軍白電企業、新興的手機報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參與……
2006 年,在廠商眼花繚亂的新動作背后,IT 產業的融合大潮正在從趨勢走向現實——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和廣電網絡之間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在傳統三網的交叉地帶,融合出大量的新市場和新應用……產業的融合何去何從?對企業的影響又體現在哪里?
三網融合日漸清晰
IPTV 是三網融合的一個絕佳試驗場。“理解未來電視的關鍵,是不再把電視當電視看。從比特的角度來思考電視才能給它帶來最大收益。”十年前尼葛洛龐帝的關于未來電視的預言,如今正隨著產業融合的逐漸深入而變為現實。早在1999 年,英國Video Networks 公司率先在全球推出了IPTV業務。到了2004 年,全球IPTV 用戶數為200 萬。在運營商層面,意大利的FastWeb 和香港的電訊盈科共同瓜分著這一市場,兩家的用戶數和共占全球用戶總數的近70%。在內容提供商層面,面對誘人的產業利潤前景,主要的傳統媒體幾乎都將目光投向了IPTV 領域,各大新聞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互聯網ISP 紛紛表現出加入IPTV 內容提供商隊伍的興趣。
VoIP 則是三網融合的又一殺手級應用。Skype 的風靡全球,催生出VoIP 的應用熱潮。在眾多的VoIP 應用種類中,應用于企業的IP 通信已經充分體現出語音、數據和視頻的融合趨勢。而借助于一些全新技術和原有技術,VoIP 將同高速地面通信線路、無線網絡接入融合在一起,使已經應用在許多家庭和辦公室中的VoIP 技術具有移動性。
三網融合帶來的新興應用總是層出不窮,將通信網絡和廣電網絡融合起來的手機電視,在標準問題塵埃落定之后發展步入佳境。事實上,類似的移動視頻服務已經在韓國和日本得到比較成功的推廣。除此之外,同樣是將內容與無線通信相融合,誕生于去年的手機報也在今年吸引了諸多傳統媒體的參與,各地方報紙的手機版本競相出爐,手機報也因此被譽為第五媒體。
3C 融合如火如荼
信息產業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楊培芳曾經指出,三網融合的實質是3C 融合,即通信產業、計算機產業和內容產業或者叫廣播電視內容產業的融合。
3C 融合的進程在幾年前就開始啟動,兩大代表性產業聯盟閃聯和e 家佳也在過去的幾年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進入2006 年,風頭正勁的閃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幾番大規模擴軍,吸納了包括美的在內的多家白色家電企業入盟;市場推廣力度加大,體驗旗艦店相繼開進各大超市。
微軟CEO 鮑爾默也在今年進行了他的第二次訪華之旅,目的正是在于結盟國內的家電企業,以便淘金于數字電視領域。而在此之前,微軟曾分別在前年和去年結盟國內家電巨頭長虹和夏新,微軟向數字電視領域的進軍也正是從那時開始。
運營商的集體轉型
電信業向信息服務業的轉型,已經得到了明確的政策支持。于是,電信運營企業在整合了各種電信業務網絡之后,也相繼開始了從電信運營商向信息服務提供商轉型。
四大運營商動作不斷,中國電信提出“由傳統的基礎網絡運營商向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并于今年聯合微軟進軍互聯網搜索業務。“綜合信息服務提供商”的定位也啟動了新的增長點,例如為銀行開發的網絡視頻監控、金融超市,為政府部門開發的政務新干線、“一站式”服務大廳等等。
中國網通提出向“寬帶通信和多媒體服務提供商”轉型,并成立了運營寬帶內容的寬帶在線有限公司。圍繞寬帶戰略,中國網通提出了寬帶精品信息網(CBRIN),基于寬帶向用戶提供個性化和多媒體服務的同時,兼顧中小企業的需求開展定制化服務。
中國移動試圖把自己的企業形象由“移動通信專家”轉變為“移動信息專家”,并于今年入股鳳凰衛視,通過擴展電視渠道、取得節目資源,在3G 即將來臨的時代謀求對產業鏈更大程度的控制。
而中國聯通則提出“基礎電信網絡運營商”向“現代化的綜合通信與信息服務提供商”轉變,推出TIME 計劃,確立了業務轉型的目標,即以通信服務(Telecom)為基礎,向信息內容服務(Information)、傳播媒介服務(Media)和無線娛樂服務(Entertainment)轉型。雖然四大運營商對業務轉型提法不盡相同,但最核心的一點卻是相同的,就是把提供綜合信息服務作為主要的拓展方向,將原來的電信業務向信息服務業務延伸。
傳統IT 巨頭的產業融合業務布局
在產業融合進程開始之前,計算機網絡、通信網絡和廣電網絡各自分別是一片獨立的戰場,思科就是出沒于計算機網絡設備戰場的霸主。隨著IP 電話業務的開展,思科的觸角也逐漸伸入通信網。今年7 月,思科開始在中國市場大推“統一通信”,這是一個基于IP 技術的包含語音、視頻和IP 通信產品、應用的整體解決方案,幾乎將IP 通信的全部業務范圍悉數涵蓋,它也因此被稱作是一個經典的融合范本。思科似乎并不滿足于僅僅在計算網和通信網之間的融合。今年2 月,借助于對科學亞特蘭大公司的收購,思科開始向有線電視機頂盒領域進軍,而且新業務的成效已經為第一季度5.84 億美元的銷售額所證實。如今,思科的身影在三網中均可以見到,思科的三網融合業務布局也變得十分清晰。
作為WiMax 協議的倡導者之一,芯片巨頭英特爾于今年推出了第一款支持移動網絡的WiMax芯片,也是業內的第一款雙模基帶芯片,它得到了眾多手機廠商的支持。
通過合并與重組進行產業融合業務布局的例子也屢見不鮮。2005 年底,愛立信收購馬可尼;今年3 月,阿爾卡特并購朗訊;今年6 月,諾基亞與西門子宣布合并電信設備部門,并合資組建名為“諾基亞西門子網絡公司”的新公司,企業間的融合及業務的融合已經成為通信產業的主旋律。
無論是“十一五”規劃放出的政策信號,還是業界廠商的頻頻動作,都在傳遞出一個信息,那就是產業融合已經不僅僅是信息產業的發展趨勢,它正在成為現實。
融合帶給產業環境的四大變化
隨著各種形式的融合日漸深入,產業的生態環境與過去相比不斷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這種變化將不可避免地波及處在其中的每一個企業。
首先是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全球范圍內信息的暢達支撐了全球資源的重新配置,也進一步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第二是產業的轉型,即以四大電信運營商轉型為代表的電信業向信息服務業的轉型;
第三是融合帶來的新興市場,隨著3G、Wimax、RFID 等新技術的陸續使用,將會產生和衍生出眾多的新興服務增值市場,前面提到的IPTV、VoIP、手機電視等即為例證;
第四是企業運營方式的變化,跨國企業的研發、制造和市場已經實現了全球化,而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網絡的融合是跨國企業實現從區域化運營到全球化運營轉變的重要支撐平臺。競爭和機會都將呈現在全球范圍的市場上,中國市場已變成國際市場,國內企業面臨的也是國際競爭。
從融合中受益的三類企業
產業融合對企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善于先發制人的企業已經開始從融合的新環境中受益。
首先受益的是各種增值業務服務商,新的應用意味著新的市場;
第二類是為新興市場相關產品提供設備的制造商,它們將從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容量中獲益;
第三類是把握融合趨勢并且及時動作的現有企業,尤其是那些傳統的IT 巨頭,它們在面臨產業融合新環境時的動向,很大程度上就是未來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尤其值得關注。
無論哪一類企業,都沒有絕對的受益者。企業唯有持續創新方能適應新的產業生態系統,才能讓自己多一分機遇,少一分挑戰。企業的持續創新之道在哪里?如何在新的產業環境下構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這都是需要每一個企業認真思考的嚴峻課題,也是今年的信息產業經濟年會將重點探討的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