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常務理事簡介
劉積仁(1955.8-) 副校長,教授,博導,博士,計算機應用專家,就職于沈陽東北大學軟件中心。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1)多媒體數據庫管理系統openBASE,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基于形式描述ESTELLE的網絡協議軟件開發系統及其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3)工程圖紙自動輸入處理、CAD及檔案管理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4)分布式多媒體信息支持平臺及應用系統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5)CT-C2000X射線計算機體層攝影裝置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多媒體辦公自動化系統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楊孟飛(1962.10-) 研究員,碩士,控制計算機及其應用專家,現任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所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尖兵一號(2)三冗條控制計算機,獲航空航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神州一號試驗飛船GNC系統,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神州一號試驗飛船GNC系統計算機,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某衛星控制系統,獲國防科工委科技進步一等獎。
吳啟迪(1947.8-) 教授,博士,現代控制理論及應用、自動化系統工程、CIMS、智能自動化理論及應用專家,現任同濟大學校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出版專著1部,譯著4部,學術論文100余篇,完成科研項目20余項,曾獲國防科工委重大技術改進二等獎,電子工業部科技成果一等獎,中國高校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海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等多項獎項。
吳 澄(1940.1-) 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研究生,控制理論及工程、計算機控制、CIMS專家,就職于清華大學自動化系。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曾任863計劃自動化領域CIMS專家組組長,自動化領域首席科學家,對我國CIMS的研究、應用起了重要的作用。獲國家部委獎勵多次,曾被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吳惕華(1938.9-) 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過程控制建模、復雜分布參數工業系統控制專家,就職于河北省科學院。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所主持的“大型回轉窯模型化及自適應控制系統設計”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復雜分布參數工業系統模型及控制”獲河北省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多維分布參數工業系統動態仿真及最優控制”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在國內公開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出版“化工過程控制理論與工程”等專著兩部,主編兩部。
宋 健(1931.12-) 兩院院士,博士,控制理論、航空航天技術、應用數學、人口控制專家,現任中國工程院院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主持我國第一代地空導彈控制系統的設計和制造,反導彈系統的研制,參與潛地導彈研制,第一代地球同步衛星定點控制總指揮,建立最優控制場論、分布參數系統、點測控相耦合的系統理論。首創人口控制論,發現和證實“人口生育雙向極限定律”。曾獲國家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成就獎、國家科技進步一、二等獎、國際數學模型協會艾爾伯特愛因斯坦獎、達芬奇獎、何梁何利科技成就獎。
張 鈸(1935.3-) 教授,中科院院士,本科,人工智能專家,就職于清華大學計算機系。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人工智能問題求解理論與方法,神經網絡理論和方法,模式識別理論及其應用等領域共發表論文100余篇,專著4部(其中2部為英文)。科研成果獲歐洲人工智能獎,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以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兩部專著分別獲國家科技圖書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科技專作類)一等獎。
陳翰馥(1937.2-) 研究員,大學,自動控制理論專家,就職于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系統所。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在辨識、適應控制及隨機逼近及其應用方面發表期刊稿論文150余篇,專著七本,其中三本在美國出版。曾兩次獲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一次獲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陳 杰(1965.7-) 教授,工學博士,多指標優化與決策、智能控制、非線性控制專家,就職于北京理工大學自動控制系。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多次赴美國、英國、日本、德國作研究員與訪問學者;獲2001年“全國高校青年教師獎”,列入《面向21世紀教育行動振興計劃》;2001年被評為我國國防科技工業“511人才工程”學術帶頭人;獲部級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一次,獲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共8次。共出版教材、專著兩本,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
鄭南寧(1952.12-) 院士,博士,計算機圖像處理、模式識別、智能控制專家,現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國家發明獎四等獎一項,發明專利一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二項、三等獎一項,《計算機視覺與模式識別》、《數字信號處理》著作兩本,發表文章一百余篇。
路甬祥(1942.4-)教授,兩院院士,博士,流體傳動與控制專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創造性地提出了“系統流量檢測力反饋”、“系統壓力直接檢測和反饋”等新原理,并將其應用于先導流量和壓力控制器件,改變了已沿用100多年的弗利明-琴肯流量控制原理和40多年來傳統的維克斯先導型壓力控制原理。取得20多項發明專利。1997年獲聯邦德國魯道夫.狄塞爾金質獎章。1998年獲洪堡獎章,2000年獲聯邦德國星級大十字勛章。曾獲1988、1989年國家發明二等獎、三等獎和光華科學基金特等獎、教委、浙江省、機電部一等獎等多項獎勵。1984年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1982、1985年二次被評為浙江省勞動模范,1989年被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曾獲1989年國家高等教育獎。
胡東成(1946.10-) 教授,大學,自動控制、電子技術專家,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作為項目負責人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點基金、航天基礎研究基金等多項重點科研項目,也承擔過若干橫向科研課題,取得不少成果,發表相應的學術論文50余篇,另有教學研究論文若干篇。參加教材編寫執筆200萬字以上。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991年被人事部和國家教委表彰為“有突出貢獻的留學回國人員”。
高津京(1957.11-) 高級工程師,本科,測控技術專家,現任北京航天測控技術開發公司總經理。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衛星控制系統實時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二等獎,“面向對象的CAMAC測試軟件”獲航天部科技進步三等獎,“七種C尺寸VXI模塊”獲航天總公司科技進步三等獎,“友力2000集散控制系統完善與應用”獲國家“八五”科技攻關重大科技成果獎。
曹希仁(1945.6-) 教授,哈佛大學博士,離散事件系統理論、通訊、網絡專家,就職于香港科技大學。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IEEE Fellow; Best transactions paper award 1987,IEEE Control system society; outstanding publication award 1990,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褚 健(1963.4-) 博士研究生,自動控制、檢測技術專家,現任浙江大學先進控制研究所所長,浙大中控有限公司總經理。
主要科技成果及獲獎情況:98年度獲國家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97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000年度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中國杰出青年科技創新獎;2001年被評為國家863計劃CIMS主題先進工作者;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突出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