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電器工業協會統計數據表明,2003年在輸變電行業中,僅變壓器行業銷售收入平均增幅達到30%以上,行業利潤總額增幅則達到40%以上。
然而,產量的高增長并不意味著有高利潤。由于近兩年來加入變壓器行業的企業過多,為爭奪市場,企業相互競爭,大打價格戰,使前幾年原本30%~40%的利潤率已降到目前的5%,而且由于鋼材、銅線等原材料價格的持續走高,變壓器行業并沒有因為市場好了就高枕無憂。
電力建設帶動變壓器行業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目前嚴重缺電現象的主要原因是和前幾年政府有關電力政策不夠科學有關。據分析,1998年,政府有關部門認為電力建設投資速度過快,沒有批準建設電力項目。在以后的幾年里,全國僅以每年投產裝機容量1000萬千瓦左右的幅度增長,這種增長幅度明顯不能與快速增長的GDP的需要相符。
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的發展,解決電力短缺問題,國家及時對電力部門“十五”規劃進行了修改,2004年至2005年,每年的新增裝機容量達2500萬千瓦,發電量預計仍將繼續保持11%左右的高速增長,年均電力建設投資在2400億元左右,投資增幅在40%左右,其中電站設備的投資比重約為50%~60%;電網設備的投資比重約為30%~40%。加上國務院批準的投資總額為512億元的13個新電站電廠建設項目,預計將帶動變壓器行業的每年需求量為3.6億~4億千伏安。在國家有關政策的推動下,新一輪的電力投資熱潮已經來臨。由此可見,輸變電設備制造企業在未來幾年都將處于滿負荷狀態,呈現產銷兩旺、十分景氣的局面。
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不斷擴大市場份額
據了解,在1995年之前全國的變壓器企業只有100多家,而到2003年底全行業已經發展到1000多家。由于進入門檻過低,競爭日趨白熱化,廠家爭相降價,變壓器生產能力已經過剩,多數企業微利甚至虧損,整個行業面臨著“勢力的再組合、市場的再劃分、利益的再分配”的局面。“九五”到“十五”期間,一些大的跨國集團如ABB、阿爾斯通、西門子、伊林、東芝等公司憑借先進的技術、雄厚的資金和品牌優勢,占有了20%~30%的變壓器市場,而且在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國內一些變壓器大企業近幾年通過多方位技術引進和廣泛吸納高科技人才提升了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等級,加快了技術創新步伐,擴大規模,加快發展速度,占有了30%~40%的變壓器市場;還有一些企業具有一定的技術和制造實力,在局部地區市場占有率較高,但總體市場份額不大;不少民營企業由于企業經營機制靈活,沒有非生產性的負擔,也形成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擴大生產規模 行業步入快車道
從國內一些企業與國外集團開展合作、合資等情況看,變壓器行業的整合已經拉開了帷幕。隨著各廠家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將來只有20~30家企業可占據大部分變壓器市場。這種市場的再劃分趨勢已越來越明顯,利益的再分配也將隨之而來。企業能否在“十五”末期進入行業前15~20名決定著企業未來能否獲得更大的發展,企業就必須大規模的擴大生產能力,才能保證企業步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