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生物的身體結構和功能,從事生物特點工作的仿生機器人,有望代替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成為未來機器人領域的發展方向。”此間正在舉行的“2004IEEE機器人學與仿生學國際學術會議”上,與會的機器人學專家作此表示。
IEEE(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是全世界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引領著國際電力、電子、計算機、通信、控制、生物工程等技術領域的最新發展方向。此次IEEE在中國舉行的機器人領域大會,首次將機器人學與仿生學正式地融合到了一起。
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前工業機器人應用最為廣泛,一些典型品種如焊接、裝配、噴漆、搬運機器人等,主要用于代替工人完成枯燥、乏味而又勞累的流水線工作。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機器人需要真正意義的走出工廠,進入百姓家庭,廣泛用于生活、娛樂和教育中。
本次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學者、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馬書根說,除了可以很好地滿足教育、娛樂等服務上的需要外,活動方式和身體結構酷似動物的仿生機器人還在防恐反恐、防災救援等特種領域擁有廣泛用途。
會議上,來自國際上的百余名機器人專家帶來了各樣的仿生機器人樣品和設計方案。一些類似于蛇、蜘蛛、蜜蜂的小型機器人在災難事故中,可以很好地完成攀巖、滅火、鉆洞、浮水等人類難以完成,或者對救援人員有極大傷害的救助活動。而另外一批能搬桌子、抬東西的人形機器人,可以幫助人類尤其是老年人進行重體力的生活必要勞動。一些能唱歌、會跳舞的人形和動物形狀機器人,在帶給人們快樂的同時,也激發了人類對科學的濃厚興趣。
對于仿生機器人的發展前景,專家認為,這種機器人只是根據不同人的特殊需要而設計不同的功能,即使在遙遠的將來,也不能按照同一模式批量生產。目前由于社會需要還不充分,難免被人們視為“不實用”,但是在這種機器人身上體現的技術,可以為其他領域的潛在技術需求做好準備,即其他領域如果需要用到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已經成熟的相關技術,直接拿過去就可以了。所以,仿生機器人必將是超出人類一般需求之前探索的一門真正的前沿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