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開放標準的數字孿生礦山架構體系,本白皮書設計了可視化的虛擬礦山、 實時同步的動態礦山和互操作的孿生礦山三個階段的數字孿生礦山演進路徑,體 現了數字孿生體技術在全局和全生命周期可持續改進的核心價值。
當前全球氣候變化形勢越來越嚴峻,走向碳中和已成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共識。我國提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具有重要意義,但也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時間緊任務重,需要統籌有序扎實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重點工作。
導讀:本白皮書梳理分析了重點行業、通用經管等場景實踐、發展趨勢和典型案例,可供對標學習,觸類旁通;梳理5G、AI、工業互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數字產品和轉型市場概況發展趨勢,可供迭代創新參考;建立場景情報系統,幫助國企打開視野,利用共創共建,共享場景,相互賦能提高競爭力;梳理場景在國企數字化轉型驅動和應用,提供數字化場景改造和創新方向參考,有利于激發內部場景創新的活力和積極性;同時提出國企數字化轉型示范場景工作“知識庫—加速器—生態平臺”三步走的方式,加速國企數字化轉型發展進程。
工業軟件作為智能制造的基礎和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外部、市場、政策和需求四大因素將促進工業軟件飛速發展,未來,中國工業軟件將從技術、產品、商業模式和生態四個方面進行突破。預計2025年,我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00萬。本報告對工業軟件四大細分賽道和工業APP進行拆解分析,展現中國工業軟件的發展現況,探究工業軟件發展的困境和機遇。
本報告分析了2021年我國智慧城市產業的總體發展態勢,研究盤點了頂層設計、標準規范、基礎設施、智慧中樞、智慧應用、運營服務、網絡安全各產業環節的發展動態,并對數字孿生城市、低碳智慧城市、數字防疫產業、智慧教育、智能計算中心等熱點板塊進行了深度剖析,提出了推動智慧城市產業良好發展的建議。
工業和信息化部推進實施“5G+工業互聯網”512 工程以來,行業應用水平不斷提升,應用深度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延伸。2021年,政、產、學、研、用全面推進“5G+工業互聯網”發展。本報告結合“5G+工業互聯網”發展指數,對我國“5G+工業互聯網”發展進行全面總結。
白皮書以數據要素的價值釋放作為核心邏輯,重點探討大數據政策、法律、技術、管理、流通、安全等方面的內容,并對“十四五”期間我國大數據的發展進行展望。
本白皮書通過宏觀背景分析及智慧城市背景、智慧城市發展趨勢及未來展望、智慧城市整體框架及典型場景、智慧城市建設路徑和智慧城市實踐應用案例五部分組成。
202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公安部、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等15個部門正式印發《“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印發《工業互聯網綜合標準化體系建設指南(2021版)》,明確到2023年,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持續完善。制定術語定義、通用需求、供應鏈/產業鏈、人才等基礎共性標準15項以上,“5G+工業互聯網”、信息模型、工業大數據、安全防護等關鍵技術標準40項以上,面向汽車、電子信息、鋼鐵、輕工(家電)、裝備制造、航空航天、石油化工等重點行業領域的應用標準25項以上,推動標準優先在重點行業和領域率先應用,引導企業在研發、生產、管理等環節對標達標。到2025年,制定工業互聯網關鍵技術、產品、管理及應用等標準100項以上,建成統一、融合、開放的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形成標準廣泛應用、與國際先進水平保持同步發展的良好局面。
報告亮點: 報告提出分析促進智慧倉儲行業發展的內因外需。 報告推算未來智慧倉儲市場增速可觀,新建倉儲系統會成為主要增長點。 報告對比國內外智慧倉儲服務商的產品以及解決方案,分析各自優劣,并帶有具體案例。
《數字碳中和白皮書》對全球氣候變化與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重大意義和挑戰、數字技術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總體思路機制、賦能高耗能領域碳減排的技術途徑、應用場景以及信息通信業自身能耗問題和綠色低碳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分析探討,希望能為社會各界深入了解數字賦能碳中和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報告介紹了中國智慧城市服務平臺行業基本情況,并指出了未來城市服務平臺融合發展的方向。進而介紹了城市服務平臺的的發展歷程,對城市服務平臺進行了分類和關鍵角色的分析,對城市服務平臺基本的業務模式進行了分析。最后進行了典型城市服務平臺的案例介紹。
《全球能源分析與展望》是國網能源研究院年度系列報告之一,2021年重點研判凈零承諾下至2060年的全球能源發展趨勢,聚焦熱點地區、關鍵技術、重大議題開展專題研究,2021年設置全球能源短缺分析及啟示、碳中和目標下的美國能源轉型、全球能源展望比較研究等三個專題。本報告分為概述、全球能源現狀分析、全球能源發展展望、專題研究四個部分。其主要主要內容包括:(1)結合COP 26達成的共識,梳理各國凈零承諾時間表,在更新基準情景、2℃情景的基礎上,新設凈零承諾情景;(2)延長展望期至2060年,重點研判碳減排和溫升控制成效;(3)突出電力研究特色,結合最新形勢論述電源分品種發展趨勢;(4)深入高耗能行業、具體交通方式和建筑用能環節,詳解碳減排途徑和潛力空間。
《中國能源電力發展展望》是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年度系列報告之一。本報告在延續以往寫作風格與分析思路的基礎上,立足于實現“雙碳”目標,設置了能源電力低碳情景和能源電力深度脫碳情景,量化分析了在各情景下我國能源和電力當前到2060年的轉型路徑。
數字孿生技術要求在數字空間構建物理對象的數字化表示,現實世界中的物理對象和數字空間中的孿生體能夠實現雙向映射、數據連接和狀態交互。本白皮書聚焦數字孿生關鍵技術和行業應用發展,梳理數字孿生整體發展情況,深入分析技術體系和典型垂直行業應用場景,旨在為產業界在規劃實施數字孿生相關應用時提供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