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德國幾乎所有主流媒體的頭條新聞,都刊登了這樣一張照片:中國國家總理溫家寶與德國總理默克爾站在一起,溫家寶手捧一個電動汽車充電連接裝置,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就是這樣一張照片,在中德建交40周年的這一時刻,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甚至有人評價它是中德友誼40年的經典縮影,而成就這個縮影的正是——菲尼克斯電氣公司。
時間撥回到2012年4月23日上午10時,溫家寶在默克爾的陪同下來到了菲尼克斯電氣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的展臺前,聽取了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積極參與中國經濟建設的匯報,并特別了解了菲尼克斯電氣和許繼集團合作項目“EV-BC 750V/400A大電流換電連接器”在國家電網薛家島電動汽車智能充換儲放一體化示范電站工程中的運用情況。就當二位總理興致勃勃之時,接到了一個“突如其來”的任務——將分離成兩部分的薛家島項目中的大電流換電連接器進行對接,于是,便有了前文提到的那張照片。
菲尼克斯電氣全球董事長Mr. Eisert
這張照片,無疑將菲尼克斯電氣近年來高速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推向了頂峰。而事實上,其長達90年的厚重積淀,才是成就這一切背后的助推器。今天,記者便探訪了菲尼克斯電氣集團三位當家“主持”,來為您解密菲尼克斯電氣“小”巨人的成長歷程。
成長之基——技術至上,改變一個領域的歷史
菲尼克斯電氣是一家名副其實的技術型公司。1928年,菲尼克斯電氣的創始人Hugo Knümann接到了來自于RWE(萊茵河——威斯特伐利亞電廠)的訂單,客戶的要求非常高,在不斷更新和改進中,最終,菲尼克斯電氣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模塊化導軌安裝接線端子,從此改變了電氣連接的歷史。
這就是菲尼克斯電氣之后風雨90年之路的起點,談于此,已經近80歲高齡的菲尼克斯電氣全球董事長Mr. Eisert仍然有掩飾不住的自豪:“當時的客戶不斷提出要求,我們就不斷地將產品進行改進,就這樣一步步堅持下來。我們非常慶幸擁有這樣的客戶。”誰也沒想到當初的一個堅持,卻改變了整個電氣連接的歷史。
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董事長Mr. Stuehrenberg
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菲尼克斯電氣中國研發公司董事長Mr. Bent
此后,菲尼克斯電氣便再也沒有停止過技術創新的腳步。
菲尼克斯電氣致力于各種連接技術的開發,形成了完善的電氣接口技術體系,其中很多產品系列已經成為行業的應用標準;
1986年菲尼克斯電氣向全球發布世界上第一個現場總線,自此,菲尼克斯電氣全面進入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早在幾年前,被喻為菲尼克斯電氣“創新者”的現任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菲尼克斯電氣中國研發公司董事長Mr. Bent提出“IT-PoweredAutomation”的理念,他主張“控制信息一體化”,經過數年的發展,事實證明,當時的這個提法恰恰符合了后來技術發展的趨勢;
而菲尼克斯電氣在技術上的創新于2012年得到了極致的展現——菲尼克斯電氣在5個候選者中脫穎而出,其自主研發的運用于風電行業的智能雷電監測系統成為素有“工業界奧斯卡”之稱的HERMES技術創新獎的唯一獲獎產品。頒獎儀式上,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董事局主席Dr. Wolfram von Fritsch表示:“今年HERMES AWARD的獲獎者——菲尼克斯電氣在其90年的發展歷程中,持之以恒地堅持技術創新,推動科技的進步。”hhhhhhhh這些無疑是菲尼克斯電氣始終不渝進行技術創新的有力佐證,也恰好應了Mr. Eisert的那句話——“對技術和質量的不斷追求,是菲尼克斯電氣走到今天的秘訣。”
成長之關鍵——本土創新,定制客戶所需
歷史經驗表明,一個國家的競爭力是看其吸納整合國際資源的能力,如能源、資金、技術、市場等。而中國的崛起和發展既需要從全球獲取能源、礦產等自然資源,也需要獲取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更需要開拓廣大的全球市場。
從活字印刷到“神八”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中國創造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無數個奇跡。改革開放以來,跨國公司先后步入中國,將中國市場看作維持增長和突破的創新來源,這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1993年,菲尼克斯電氣第一次飛舞在中華大地。這只來自德國的鳳凰,一進入中國,就為自己印上了“100%本土員工,100%本土管理”的標簽。他們深信,只有實現真正的本土化創新,才能夠創造中國市場的奇跡。
在這個信念的指引下,2007年10月29日,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迎來了本土化創新的里程碑——中國公司研發工程中心落成建立,這不僅是德國菲尼克斯電氣集團在全世界獨立注冊的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而且也徹底終結了德國中小企業在海外沒有獨立注冊研發公司的時代,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研發工程中心成為了跨國公司中國本土化進程的一種時代符號。
Mr. Bent回憶說:“當初決定建立中國研發公司,主要是為了更加貼近中國市場,我們需要建立一個團隊,與中國客戶一同開發新產品,并不是將德國總部的菲尼克斯電氣產品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中國,而是真正的以本土化創新形式,為中國客戶開發更適合于他們的定制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Mr. Bent告訴記者,本土化創新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將德國的技術引入到中國的市場,如何把兩國文化融合在一起。比如,在德國,所有產品都有著一個嚴格的開發流程,如果客戶沒有提出明確的要求,我們是絕對不會開始開發產品的。但是中國市場的方式顯然不是這樣。Mr. Bent將其稱之為“遞推式”的開發流程。也就是,當客戶剛剛開始有一些思想的時候,你就需要幫助他來實現,在很快的時間內拿出樣品提供給客戶,客戶在測試的過程中,如果又發現了問題或者新的需求,再進行修改,然后逐漸地開發出最終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這恐怕是我們在進行本土化創新、客戶定制時最頭疼的事了,因為它完全顛覆了德國人的邏輯思維。”
時間永遠是最好的證明。任何正確的事情只有經歷了時間的洗禮才會綻放耀眼的光芒。
此次博覽會中,溫家寶和默克爾兩位總理手中拿著的大電流換電連接器就是菲尼克斯電氣本土化創新的杰出產品之一。
眾所周知,電動汽車是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發展行業,為響應中國的產業發展戰略,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依靠技術創新把握新能源汽車發展領域技術前沿。與許繼電氣集團共同探討、研發“薛家島電動汽車智能充換儲放一體化示范電站” 項目,并提供了其中的核心部件之一:“EV-BC 750V/400A大電流換電連接器。
事實上,像這種基于本土化創新、為客戶定制的產品又豈止只是發生在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Mr. Eisert說:“我們在每一個分公司都提倡本土化的管理,這并不是中國公司的專利,這是菲尼克斯電氣全球公司的一種傳統——全球化思考,本地化執行。我們需要了解本國文化的人,來推動菲尼克斯電氣這個德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發展。當然,菲尼克斯電氣會為各國本土化的團隊提供足夠的自由、信任和支持。”
成長之驚喜——中國“紅”
“中國團隊在我的眼中,是一支非常勤奮,富有激情,敢于面對挑戰的團隊。我要感謝他們,正是這樣的一種干勁與激情,才成就了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的快速發展。”菲尼克斯電氣集團高級執行副總裁,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董事長Mr. Stuehrenberg這樣評價他的中國團隊。
的確,這支100%本土員工,100%本土管理的中國團隊,帶給了菲尼克斯電氣太多的驚喜。從只有6人組成的團隊,到成為總公司最大的海外基地,成為全球三大競爭力中心之一和亞太地區總部,它的成長之迅速令總部稱奇,令其他子公司羨慕,令同行嫉妒。如今,中國公司已經成為菲尼克斯電氣全球2020戰略的最大驅動力。
然而, 輝煌永遠屬于過去, 在當前中國不容樂觀的經濟形勢下,菲尼克斯電氣將面臨著更多的挑戰。但從Mr.Stuehrenberg的口中,我們不難讀出總部對于中國公司的支持與信任。“雖然中國正在處于轉型與調整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依然看到了可持續發展的商機。比如電動汽車,比如目前較為低迷的風電和太陽能領域。中國是菲尼克斯電氣非常看重的市場,未來菲尼克斯電氣將始終與中國客戶站在一起,致力成為他們最重要的合作伙伴。”Mr. Stuehrenberg還透露,菲尼克斯電氣最近又在南京購買了將近300畝地,用來擴建生產或研發基地。“我們會加大對中國的戰略投資,包括研發、物流、生產等各方面的投入。”
Mr. Eisert在采訪中絲毫沒有掩飾其對中國團隊的“偏愛”:“中國已經成為全世界的聚焦點,而菲尼克斯電氣在中國發展的18年也正是中國經濟取得跨越式進步的18年,我要感謝李慕松教授,感謝顧建黨總裁,感謝杜品圣博士以及每一個中國公司的成員為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所付出的一切,他們始終是菲尼克斯電氣這個大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員!”
據悉,菲尼克斯電氣全球對下一個10年戰略已經做出了堅定的承諾:無論未來中國的經濟、行業、企業如何變化,菲尼克斯電氣全球都將矢志不渝地持續支持中國公司的戰略,支持中國市場的發展。
成長之本——相互信任,創建和諧企業文化
每一家企業都有一個企業信條或準則,大家共同遵守執行,來推動整個企業的向前發展。尤其是像菲尼克斯電氣這樣在每一個分公司都提倡完全本土化管理的企業,如何能夠在已經賦予很多權利給子公司本地團隊的情況下實現集中、有效的運作?如何能夠在充滿誘惑的市場中留住核心人才的心? Mr. Eisert神秘地表示,他們有著一本“企業圣經”。的確,在菲尼克斯電氣公司的很多處角落,你都不難發現這個“圣經”的存在,即便是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臨時搭建的會議室中,也能覓到它的蹤影。
Mr. Eisert談到,菲尼克斯電氣的企業文化是建立在對全體員工、客戶、業務合作伙伴信任和合作的基礎上,我們認為,共贏的重要因素在于產品創新,也在于互動合作的方式。同時,菲尼克斯電氣非常清楚自身的定位,公司并不上市,因為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要賺更多的錢,菲克斯電氣只是想在回報客戶、回報員工、回報社會的基礎上,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將文化戰略自覺融入到整體戰略,構筑了菲尼克斯電氣獨特的發展機制。在人力資源戰略中,菲尼克斯電氣不僅四方納賢,廣羅人才,并且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他們始終堅信,信任是維系關系的橋梁。
Mr. Bent也進一步闡述了他對于人才和企業文化的理解。“菲尼克斯電氣在企業管理上花了很多時間, 主要是貫徹執行我們的企業文化。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員工理解企業文化的內涵,和他們形成統一的價值認同感,使每個員工都能和企業一同向前發展。總結一點,我們要留住員工的心,這個“心”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它會轉化為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
對于企業文化,菲尼克斯電氣中國公司第一任總裁李慕松有過這樣一段精辟的概括:當外界形勢轉變之際,我們依然能提供大眾所需產品及服務,使企業經營能夠持續不斷,因而增強企業活力,不僅靠定量分析、科學決策、嚴密控制等管理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重視管理靈魂的塑造及管理行為所依靠的文化力量,培育和建立企業文化。運用文化作為管理手段來進行企業管理,從而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是現代一流企業的重要標志。
這就是菲尼克斯電氣的企業文化,從集團總部,到各個子公司,流淌于每一個人的血脈中, 植根心底。正所謂“財富不能創造文化,文化卻能創造財富”,菲尼克斯電氣的企業文化必將在未來十年,甚至幾十年為其帶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
菲尼克斯電氣無疑是成功的,而他的成功絕不僅僅只體現在那張出現在德國所有主流媒體頭條新聞中的照片上,歷經90年的深厚積淀,菲尼克斯電氣收獲的遠非財富與名譽,更深的是一種品牌的力量與價值——
一個來自于德國的家族企業;
一個改變了電氣連接歷史的行業領袖;
一個富有深厚文化底蘊,即將步入“百年”的老店;
一個技術先導,重視本土創新的國際化企業;
一個中小企業通過拼搏,一步步邁向跨國巨頭陣營的杰出代表;……
一個正在揮斥方遒,開啟全新時代的小巨人。
Mr. Eisert
“企業的發展,不能僅僅看它是否是一個規模大的公司,而更應該看它是否成為了一個好的公司。”
“我必須和我的員工一起,努力的工作,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共同推動公司的發展。”
“做企業并不完全是為了賺錢,應該把賺到的錢用來回報客戶,回報市場,回報員工,回報這個社會。”
Mr. Stuehrenberg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給了我很多的啟示,它講究尊重、和諧和關系。不管是對待合作伙伴還是競爭對手,首先都應該尊重對方,進行和諧的交流,進而建立雙方愉快的關系。”
“很多年前,在德國,當我們開發自動化產品時。我們的客戶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發現我們已經不僅僅是他們的供應商,在某些領域已經有了競爭關系。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們的合作。如今,西門子仍然是菲尼克斯電氣接線端子的大客戶。在一個開放的信任的市場環境中,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
Mr. Bent
“我們在中國建立研發公司,并不是將德國總部的產品原封不動地照搬到中國,而是希望真正的以本土化創新形式,為中國客戶開發更適合于他們的定制化產品和解決方案。”
“做企業要留得住員工的心,這個心就是我們的企業文化,它會轉化為員工對公司的信任度,進而轉化為忠誠度。”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2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