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5日,北京通用技術大廈內一片祥和,氣氛隆重熱烈。和利時公司與日立公司共同與廣深港客運專線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簽訂了“新建鐵路廣深港客運專線廣深段列控車載及地面 (RBC)設備合同”。這是繼2008年6月27日和利時公司獲得 “新建鐵路鄭州至西安客運專線列控車載及地面(RBC)設備合同”后簽訂的又一個新建高速鐵路項目……
成就一個成功的企業,需要很多的因素,而高瞻遠矚的長遠戰略最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國內最大的自動化控制系統制造商,和利時并未將目標行業僅僅停留在傳統的工業制造領域,而是不斷開拓屬于自己的“藍海”——核電、城市軌道交通以至今日的高鐵,步步走來,我們看到一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具有競爭力的民族自動化企業。也許很多人是因為近來其在列控車載系統、列控地面系統方面取得的顯著業績而驚喜的發現和利時在高速鐵路的信號控制領域已經具備強勁實力。但是與北京和利時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副總裁、軌道交通事業部總經理徐悅的一翻暢談讓記者深深地感受到,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能夠抓住機會的只會是那些有所準備的人。
成功并不是偶然
和利時早在1998年就已進入軌道交通信號領域,當時以計算機聯鎖作為起步,主要應用于地方鐵路、企業廠礦鐵路,至今已經擁有近兩百個車站成功開通投運的業績。2002年,成功收購以開發軌道電路、列控中心為主業的北京國鐵浩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大大增強了和利時在軌道交通信號領域的實力,也奠定了和利時通過列控產品進入國鐵領域的基礎。
2004年,鐵道部第六次大提速規劃給和利時帶來了難得的機遇。為第六次大提速做準備,鐵道部組織制定CTCS2級標準,和利時作為標準執筆單位之一深入參與其中,為其未來在高鐵領域的發展奠定了技術的優勢。同年9月,鐵道部實行列控技術引進及國產化項目,和利時與日立合作贏得了200公里/小時動車組列控系統車載設備的供貨合同。
談起這段經歷,徐總至今仍是記憶猶新:“當時是在2005年春節前夕的臘月二十九最終簽約,這一合同的簽訂標志著和利時進入了200公里及其以上列控市場,實現了和利時在高速鐵路領域零的突破。”中標后,和利時軌道交通事業部全力以赴,于2005年11月完成技術引進和消化吸收,10月開始進入試驗階段,2006年10月開始進入全國提速段的拉通試驗。而與此同時,和利時完全自主開發的地面產品——列控中心也進入了高鐵市場,和利時在鐵道部第六次大提速的列控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在時速200公里高鐵列控車載領域節節勝利后,和利時軌道交通事業部又將目光轉向了更遠的高處。鐵道部從2007年10月開始將未來高速鐵路發展重點轉向時速300、350公里高鐵建設,而建設標準也采用了CTCS3級標準,即基于無線方式的控車標準。雖然在開始階段和利時并未參與,但和利時一直沒有放棄在這一新領域的學習和探索,并通過與意大利安薩爾多公司的技術引進,成功簽約鄭西線列控車載設備及地面的RBC無線閉塞中心供貨合同,該項目預計于2009年年底開通。而廣深港項目的簽訂進一步穩固了和利時在300、350公里高鐵列控領域的市場地位,這一項目以和利時和日立聯合開發、知識產權共享的方式來進行,為實現CTCS3級標準為基礎,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國產化,開辟了中外聯合開發的新模式。
最好的技術在中國
鐵路建設整體來說分站前和站后工程,站前主要指路基、鋼軌以及房建等一系列工程,站后主要指四電,即通信、信號、牽引供電、電力供電。信號系統是保障列車安全運行的重要部分,而列控系統又是信號系統中最關鍵的核心技術。尤其對于高速鐵路來說,列車運行中會遇到氣候、災害等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在時速200公里,甚至高達300公里的運行中已很難依靠司機來進行控制,而是需要依靠以列控車載設備和地面列控中心為主的信號系統對列車進行自動控制以保證列車整體運營的安全。
目前在中國CTCS2級車載設備領域,和利時的產品占有高達74%的市場占有率,目前運營的動車組約180~190輛,其中有150多輛安裝了和利時的列控車載設備。
優異的市場業績是對產品和技術的最直接的肯定,徐總也對此充滿了自豪:“因為走的是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路,可以說目前我們掌握的列控技術是全球最先進的技術。中國在高鐵建設方面的空前的投資規模給予了我們充分的應用實踐空間,在這些實際應用當中,我們不斷完善我們的產品和技術,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不斷地進行創新,我相信在今后的鐵路尤其是高速鐵路的列控技術領域,最好的技術將在中國!”
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
2005年銷售額16000萬人民幣,2006年8000萬,2007年18000萬,2008年36000萬,2009年32000,預計2010年48000萬,徐總列出的這樣一組數據,清晰地表明了和利時近年來在高鐵列控領域盤旋上升的趨勢。機遇往往與挑戰并存,徐總也坦言高速的發展對于和利時來說也意味著巨大的挑戰:“因為我們做的是安全產品,應該按部就班,一步一步地做,但是現在的客觀形式并不給你這樣的時間。當前的工程項目我們經常稱之為‘三邊工程’,即邊定需求,邊開發產品,邊工程實施,在這種形勢下如何保證產品的可靠性、穩定性,尤其是安全性是當前我們所面臨的最大挑戰。另外從長遠發展來說,在我國高鐵建設當前這一輪高速發展期過后,如何使整個鐵路業務保持一個平穩的過渡是我們未來將要面對的挑戰,向低端產品發展、補全產品線,尋求合作、合資,培育代維市場,拓展海外市場都是我們正在尋求的未來業務增長點。”
技術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一個企業的技術儲備往往決定了其在未來發展中的成敗。談及這一問題,徐總的回答讓我們感受到了其對于鐵路業務未來發展的深思熟慮:“和利時在技術儲備方面當前已啟動了兩方面的研究,一是功能安全技術的研究,功能安全技術研究在國內盡管已經在做相關的工作,但是體系的建設、流程的建設、人員的培養方面仍是不足,和利時軌道交通事業部2008年成立了安全技術部,專門針對這一技術進行持續的研究;二是公共安全平臺的開發,國外的信號安全系統,都是通過構建的安全平臺,根據不同的應用進行二次開發,從而可以節省很多基礎開發工作,我們規劃在2012年前開發出真正和利時自己的公共安全平臺,填補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另外,與國外先進國家相比,中國在標準制定方面仍落后較多,在當前中國高鐵行業高速發展的背景下,我們更應該靜下心來,踏踏實實地做好基礎工作,這對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和利時也非常愿意為中國高鐵標準的制定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投資兩萬億,到2012年,建成客運專線42條,總里程1.3萬公里,其中時速200~250公里的線路5000公里,時速300~350公里的線路8000公里,這是鐵道部最新發布的我國近期高速鐵路發展規劃。在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和中國政府大力度刺激經濟的背景下,中國高鐵時代以我們始料未及的速度拉開了帷幕,而在這個舞臺上我們看到了和利時的身影,從容而自信。是的,他們已然做好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