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博(WB)”,一個中國自動控制領域的品牌,國內電量隔離傳感器廠商中的NO.1。中國兵器工業第五八研究所第九研究室,一個國家軍工研究所下屬最小的研究室。這兩個看似本毫無干系的單位之間,卻因為20年前所里一名普普通通的技術員而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系。年輕人想做點事是人之常情,但真正能抓住機會,一干就是20年,還真干出點名堂的就讓人刮目相看了。阮賜元(以下稱阮總)就是這樣的人。
綿陽市維博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阮賜元
2009年初冬,筆者走進阮總所在的四川綿陽的兵工研究所,在四面環山,樹木繁茂的一片凹地中,一座五層高的灰樓房,顯得格外陳舊,好像這里與外界已隔斷很久,阮總過去的30年就是在這里度過的。
一路艱辛創維博
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自動化產業剛剛萌芽,阮賜元也因為所里引進的兩臺日本松下的弧焊機器人,而第一次接觸到這么先進的設備,當時國外的機器人技術和傳感器技術對中國都是封鎖的。他和同事在研究這種機器人如何實現自動跟蹤焊接時,發現了其中有一種名叫電弧傳感器的裝置十分關鍵。1987年,兵器部將“弧焊機器人的應用與研究”正式立項。1989年阮賜元研制出國內第一只用于弧焊機器人的電弧電流傳感器,其精度已超過日本松下的同類產品,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鑒定會后,阮賜元希望將此成果產業化,但無人理解和支持。他回憶道:“因為沒有錢所里不準我們為這個產品立項,當時我還有其他兩三個項目,我覺得做傳感器有前途,但領導認為這是不務正業。所以我只能白天做縱向科研項目,晚上用業余時間做產品。”
阮賜元憑著這股堅韌一門心思搞研發。他手工制作了第一支民用的電流傳感器,沒有型號,沒有花哨的宣傳,即使這樣,很快就被重慶大學焊接專業看中買走。此后根據電力公司的要求,阮賜元又做了兩個自主產品,火柴盒般大小,仿變送器原理的微型電流電壓傳感器,在當時可謂是世界上最小巧的電量變送器。雖然產品的評價很高,但沒有人敢用。采訪中,他起身從書柜中捧出了一個木盒子,打開來,拿出當時制作的第一代樣品細細的給我們講:“當時沒人理解,沒人支持,所有的技術人員都瞧不起這種模塊化的小產品,我就給所長寫了一封聲情并茂的信,所長被我的精神感動了,同意了我的立項請求。立項后我將產品命名為WB系列電量隔離傳感器。1991年收入有三萬多元。那一年所里很高興,允許我買了三臺儀表。在這之前一直是我一個人在做,有了銷路后所里開始讓我成立項目組。”木盒子里的樣品很多,阮總說,這是從1989年到現在幾代不同系列的產品,他經常會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看得出來,這位技術出身的創始人始終對產品研發情有獨鐘。
1992年他們的產品取得了電量傳感器的世界第一個專利。11年后,松下電工株式會社才申報了同類的第二個專利。阮總自豪地說:“1992年我們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5萬,1993年達到了20幾萬,增長率都能到50%。1993年我們成立了傳感器研究室。”
產品雖好,但要有出生證,有生產許可證才行,阮賜元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一沒經費,二缺支持,解決這個問題阻力很大。然而在他面前只有這一條路,不能放棄,只能挺住。一次次地說服,一次次地溝通,每每回憶起這些,他的心情就難以平靜。在他的不斷堅持下,領導終于同意了,他開始做測試,搞計量認證,把電量隔離傳感器作為計量產品,最終取得了“CPA”型式批準證書和“CMC”生產許可證。在這之后發展道路仍不平坦。1997年,阮賜元遇到了研發產品上的又一大難關,想要讓電量隔離傳感器應用到更多的行業中,裝置的體積要減小一半,這樣的技術在當時看來遙不可及。領導勸他放棄,但他堅持要研發微型化產品。誰能想到,今天的同行業產品都在大步向模塊化、智能化、網絡化發展,阮賜元當時堅持的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他無疑成為了真正的領航人。
“維博(WB)”,是阮賜元創立的品牌, 2000年維博電子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成立。從1987年研制出國內第一只用于弧焊機器人的電弧電流傳感器,到2007年公司產品取得ROHS符合性認證證書,維博公司經歷了研發產品、建立WB品牌、注冊維博電子公司等一系列的變化。在這二十年的發展中,阮賜元帶領著維博人堅持著、努力著。2009年8月,維博電子被評為中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十大評選的“十大知名品牌” ,阮賜元也被評為了“十大風云人物”。阮總認為這是社會給他的認可,是長久以來付出后的一絲欣慰。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0年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