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采訪者:北京和利時機器控制技術有限公司 營銷中心總經理 王維
控制網:貴公司主要發展的新能源有哪幾方面?所提供的主要產品有哪幾類?主要用在哪部分工藝上?
王維:目前和利時PLC在新能源領域發展方向為:太陽能、風電、燃氣(廢棄瓦斯回收)發電機組配套所提供的產品主要為:PLC、觸摸屏和變頻器等,在太陽能和風電領域,我們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和控制系統。
主要應用工藝:在太陽能行業,我們主要集中在太陽能層壓板生產線的配套、太陽能光伏發電廠的太陽能板支架的追日系統,以及太陽能電池的生產線配套等;在風電領域,我們提供風力發電機的變槳控制柜,和針對太陽能葉片生產企業,提供生產線控制系統。在燃氣發電領域,我們針對整個發電機組的單機和集中控制系統,提供整體的解決方案。
控制網:風能、太陽能與核能已經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有些新能源還處于發展階段。您如何看待生物質能(利用動植物有機廢棄物的技術,如木材、柴草和糞便等)的發展?
王維:生物質能,如秸稈發電、垃圾發電等技術,目前在國外發達國家的應用已經相對比較普遍,而我國正處于探索初期,由于生物發電既可以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同時由于發電材料來源廣泛,可以就地取材,同時發電工藝相對簡單,因此,此項技術在我國,尤其是一些城鄉結合地區,有著非常良好的前景。生物質能的原料種類很多,產品種類也很多,地域差異大,生產規模宜以中小型為主。中國發展生物質能產業,主要有三點優勢。首先是原料豐富。我國國土面積廣大,從北溫帶到熱帶,生物質能的原料種類和 量都很豐富,年產能可達到相當于約9億噸標煤。其次是生物質原料的能量密度低,較為分散,適合中小規模的分布式發展,而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發展生物質能非常有利。最后是中國在發展生物質能方面具有較好的工作和技術條件,不存在技術障礙。近10年來,巴西、美國、歐盟等在發展生物質能的實踐中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和經驗,就是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可以顯著促進本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和提供大量勞動崗位。美國目前的200多個乙醇廠絕大多數建在農村,由農民自辦,發展玉米乙醇的最大受益者是美國農民。中國是個有8億農民的農業大國,解決“三農”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發展生物質能可以給“三農”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加農民收入,提供工作崗位。生物質能產業發展得越好,農民一定越高興。
控制網:光伏并網問題始終沒有完善的解決方案,您認為主要的阻礙是什么?
王維:主要阻礙是太陽能發電效率比較低下,建設太陽能電廠前期投資過大,難以在短期內得到回報,并且我國是煤炭大國,火力發電的成本相對較低,目前太陽能發電和火力發電的一度電的成本大約要高出2倍,所以現在投資太陽能電廠的企業不是很多,大家還都處于一種觀望態度。并且太陽能發電本身也有局限性,很依賴陽光資源,同時依賴電池等電力存儲技術,如果再陽光照射不充分的情況下,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會受到很大影響,如果想并網,必須保證電力頻率在一定范圍內不能有太大波動(50Hz上下),目前還沒有很好解決。
控制網:您認為目前中國的新能源行業發展如何?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王維:清潔能源會越來越多,并且如利用礦井廢棄瓦斯發電等技術會越來越成熟,同時會更加充分的利用太陽能和風能,甚至潮汐能等,新能源的范圍會越來越廣。
(1)產業規模增長穩步,產業發展面臨內外競爭 ,
“十一五”期間,中國新能源產業高速發展,2005~2009年,中國中國太陽能電池產量年均增長率高達123%;風電裝機年均增長率高達133%。在經歷“十一五”的快速發展后,未來三到五年,中國新能源產業將進入平穩發展期,太陽能電池容量的年均增長率有望達到50%左右;新增風電裝機增長率保持在40%左右。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產業競爭態勢將日趨激烈。對于風電產業,發改委已正式取消了有關“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這一政策規定。意味著國外更具備競爭實力的大型風電企業將會長驅直入進入中國,中國企業需要面臨國內外雙重競爭。對于太陽能電池制造企業,長期出口導向的光伏產業使國內光伏企業一直在國際市場競爭。未來,光伏產業將由產業規模、產品質量競爭過度至技術、成本和品牌競爭。對于光伏企業來說,降低發電成本,大規模、新技術、高質量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2)行業準入建設將加強,
新能源標準漸成體系行業準入、技術標準、檢測標準等標準體系建設是新能源產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未來,中國政府、協會、企業和研究機構將成為中國新能源產業標準體系建設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標準體系的建設有可能將對沒有核心技術實力的企業產生災難性后果。現有新能源企業需要及時調整企業戰略,加大科研投資力度,提高企業技術水平。
(3)新能源配套產業發展提速,國產化程度有望提高
目前,中國90%以上的新能源核心配套產業依賴進口。國內新能源產業配套技術,如風電產業的核心零部件技術、光伏產業的組件封裝材料制造技術,技術難關遲遲沒有攻克。由于這些配套產業多靠進口,具有價格高、技術壁壘高、企業數量少的特點。因此,國內新能源配套產業利潤率要高于現有新能源制造業利潤率的平均水平。在高利潤率的驅動下,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和投資機構進入該領域,市場的大力投入將迅速提高我國新能源配套產業的國有化水平。
(4)新技術、新應用、市場建設仍將成發展重點
光伏產業、風電產業、生物質能產業仍將是國內新能源產業建設重點。其中的新技術、新應用和市場建設將貫穿各個細分產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以光伏產業為例,光伏產業的原料多晶硅提純技術、太陽能電池制造技術、薄膜太陽能技術、光伏發電系統技術、逆變器技術、光伏建筑一體化、風光互補系統應用以及為推動光伏市場發展進行的電網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都可能成為未來光伏產業發展重點。中國具有發展新能源產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條件。同時,中國也初步具備了發展新能源產業的“軟”“硬” 技術實力。在未來中國政府政策激勵和企業不斷創新的雙重驅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必將進入下一個穩步發展期。
控制網:貴公司在新能源行業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是什么?未來會向哪個方面或哪個領域拓展?
王維:某位著名的經濟學教授曾經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特性作了界定,認為它必須具備5個特點:“偷不去、買不來、拆不開、帶不走和流不掉”。有了穩定和持續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從事任何行業的企業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持之以恒。經歷了多年風風雨雨的和利時,擁有在新能源行業一貫的良好口碑和羨煞旁人的團隊凝聚力,和利時最大的優勢是有自己的產品研發團隊,有自己的生產體系,同時基于和利時多年在火電、化工等行業的工程技術積累,有自己的專家隊伍,及新能源開發專業團隊,如風電。
未來主要集中在:太陽能、燃氣發電機組、垃圾發電站、風電、電力汽車的電池生產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