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會議+國家標準會議 齊開
■EPA討論 ■PROFIBUS修訂 ■INTERBUS投票
EPA離成為國家標準還有多遠?繼PROFIBUS、MODBUS入主中國標準之后,INTERBUS能否入圍?2004年5月11-17日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將連續舉行三個會議。會議之前,本站記者專門走訪了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馮曉升。
全國工業過程測量和控制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馮曉升
記者: IEC/SC65C/WGs工作組會議是否是在我國參加法國會議后爭取來的?是第一次嗎?為什么此次國際標準會議選擇在中國召開?是因為這次有我們國家的EPA提案在里面嗎?
馮曉升:這是一次自由的國際會議,在任何成員國家開都屬正常,沒有什么爭取而言。2002年這個組織曾第一次在中國召開年會。5月份是該組織的四個工作組聯合會。IEC會議在美國和歐洲開的次數較多,由于亞洲提出的邀請較少,所以在亞洲開的次數也相對較少。這次我國提出邀請主要還是讓這些外國專家看看中國自動化的發展,再加上此次國際會議涉及有我國的EPA提案。
記者:EPA是我國的標準嗎?它有什么特色?目前在國內有項目投入嗎?
馮曉升:目前還不是。這次的TC124年會會涉及討論EPA成為國家標準的問題。EPA要成為國家標準還要經過再次修改,然后進行審查、上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最后以75%委員的票數通過后形成國家標準發布。至于特色有這么幾點:⑴ 基于工業以太網技術,以現場應用為目標。⑵ 面向的對象是控制工程師,降低了使用和開發的門檻。⑶ 這是我國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控制網絡技術,在基于以太網的確定性通信、總線供電、跨網段報文過濾與網絡隔離、現場設備層微網段設計等關鍵技術方面具有原創性,因此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受到知識產權的阻礙。就目前來說,該系統在國內某些項目中進行了試用,雖然范圍和規模還比較小,但畢竟一個新事物,都是從小開始才慢慢普及的。
記者:1月法國會議討論通過了,EPA以PAS規范的形式發布,請問這種形式與IEC相比較有何顯著不同?PAS是怎樣形成的?
馮曉升:PAS與IEC標準在工作形式上是不一樣的,可以理解為是一種成為標準之前的過渡形式。也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區別:⑴ 有效期。 IEC標準的有效期是五年,PAS(公眾可接受文件)的有效期是三年。⑵ 投票的通過率。IEC標準需要75%的成員國家委員同意通過后才能成為正式標準發布,而PAS只需要有50%的成員國家委員同意通過后就可以了。如果在三年期間這個PAS內容能夠符合市場要求,經IEC重新審核后將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
PAS實際上是這樣形成的。有些企業自做一套標準,想將其標準成為國際標準來提高企業知名度,但在市場上的標準與該企業的標準不一致,這樣推廣到市場上有障礙,因此與IEC合作推到社會上,IEC在公眾認同,接受的基礎上形成PAS文件。
記者:TC65四個聯合工作會議主要討論什么問題?四個工作組是指JWG10、WG11、WG12和WG13嗎?會有哪些中國專家參加?
馮曉升:這次會議只有三個工作組來華參加,分別是:JWG10(工業環境下的線纜安裝)、WG11(實時以太網附加通信行規)和WG13(應用UDP/TCP/IP/Ethernet和非TCP協議的計算機安全通信行規)。WG12(在功能安全系統中應用IEC61158標準子集的附加通信行規)工作組會議將在法國召開。
與會的國內專家共5人,分別是鄭旭、馮冬芹、梅恪、歐陽勁松和我。
此次會議是今年1月法國會議的延續,涉及的主要問題有:討論起草IEC61784-2的草案CD(Draft Document),討論所期望的最終的文檔類型和第一版TR(技術報告)的時間表,提出一個對所定義安全問題的初始參考模型和接口,從其他相關領域查閱PPs的實用性等等。
在這期間還將舉行TC124年會和“第三屆工業自動化信息與標準化國際研討會”。
記者:國外企業的標準可以成為我國的國家標準嗎?這次TC124的年會討論的問題涉及有國外企業的標準成為國家標準的議題嗎?國外企業的標準要成我國的國家標準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馮曉升:可以。像西門子的Profibus就已經是國家標準,這次TC124年會將對其進行修訂。還有像施耐德的Modbus是在今年初通過并成為了中國的標準。此次會議還將討論Interbus成為中國標準的問題。
國外企業自己的標準要成為中國的國家標準,需要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⑴ 國內市場要有需求。⑵ 他們的技術功能要開放。⑶ 他們要支持中國本地企業,開發產品。⑷ 支持中國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
記者:作為主任委員,您的主要職責是什么?專委會的主要工作職責又是什么?
馮曉升:主任委員向上對國家負責,向下對各個委員負責,作為國家與委員會的接口,負責組織上的工作,上報委員會形成的決議。專委會是國家標準管理委員會下屬的技術組織, 負責組織制訂實施各類儀器儀表標準和計量檢定規程,組織儀器儀表的安全和質量認證。
后續報道,請關注《自動化博覽》2004年6月刊。 背景鏈接: 1. 《適用于工業控制系統和自動化儀表的以太網通信標準》(國標委計劃[2002]87號)作為國家標準計劃項目于2002立項。 此項目組由浙大中控、浙江大學、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清華大學、大連理工大學、重慶郵電學院等單位組成。 該組于2002年5月完成《用于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通信標準》(第一版)討論稿的起草與專家評審。 2004年1月19~22日在法國會議通過將工業控制網絡協議EPA(Ethernet for Plant Automation)作為IEC的PAS文件出版。它成為目前IEC正在制定的國際標準IEC61784-2的9種子集之一,編號為CPF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