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數據、工業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推動下,輪胎制造裝備正朝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快速發展。輪胎成型機作為輪胎制造的重要設備之一,其智能化控制水平決定了輪胎的產品質量、工藝參數和生產效率等多方面指標。此外,隨著輪胎行業人工成本的持續升高,輪胎制造商也希望采用高度自動化和智能化的制造裝備,以降低人工成本。
自從1969年推出世界上第一臺PLC——Modicon 084以來,施耐德電氣始終憑借強大的創新能力一直走在PLC技術發展的最前沿,更成為全球PLC市場的領軍企業。當前,工業4.0以及《中國制造2025》帶來的制造業智能化浪潮,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使得中國PLC市場在悄然發生著變化,正如施耐德電氣(中國)有限公司工業自動化事業部市場部負責人喬锃所言:“作為智能制造技術的主要特征,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成為關鍵所在。而作為工廠自動化技術的核心,歷經半個世紀發展的PLC產品和技術在這場智能革命中無疑將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把握新的時代機遇,以產品、技術、服務的創新迎接未來挑戰,占領市場制高點正是每一個PLC供應商正在探尋的問題。”
在中國自動化領域,相比DCS、變頻器等產品,PLC產品的國產化發展之路顯然更為艱難。至今中國PLC市場仍然還是國外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但不可忽視的是國產品牌已經逐步在縮小差距,和利時作為中國工業自動化控制系統的領軍企業,始終堅定不移走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化之路,立足為中國的智能制造、工業控制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控制大腦,堅持不懈地深耕PLC領域,引領中國PLC產業的發展。
作為一家享譽世界,擁有在華140余年歷史的企業,西門子是最早一批進入中國市場的電子及電氣產品供應商。1979年,西門子向寶山鋼鐵廠提供了冷軋自動化系統,其中就包括在當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引起業界轟動的SIMATIC S5PLC。時隔40年,西門子PLC產品始終在中國PLC市場競爭中位列前茅。探究其中的原因,西門子(中國)有限公司數字化工業集團工廠自動化事業部PLC產品經理于率浩認為,持續創新是西門子贏得客戶、贏得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自1969年在美國誕生以來,伴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PLC技術一直在不斷演進中。經歷了50多年的持續發展之后,PLC的內涵與50多年前對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PLC誕生的初期,它主要是用于替代傳統的繼電器硬接線邏輯電路,而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PLC在性能、功能、易用性和產品形態等方面已歷經幾代變革,已經發展成為具有運動控制功能、過程控制功能的通用控制器。
近年來,隨著全球競爭日益激烈以及原材料、人工成本的不斷增長,我國OEM廠商面臨著營收、利潤繼續下滑的巨大壓力。用施耐德電氣工業自動化業務部OEM業務負責人崔志達的話說,告別過去十幾年前的蓬勃發展,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中國的OEM市場似乎也進入了“新常態”。在如今這個行業洗牌、陣痛的過程中,眾多OEM廠商迫切需要通過智能化來加強自身優勢,以獲得持續的發展。
近期,美國劍指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實體清單”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華為的從容應對,還是中國政府的奉陪到底,這背后印證了中國整體科技創新實力不容小覷的事實,還進一步鞭策著中國企業在自主科技創新領域中不斷前行,中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中電智科)正是其中之一。
初識劉宇凌,是在2019年第十六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CIMT2019)期間,這位北京北一機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一機床)原總工程師,現場分享了“智能+數控機床”發展的精彩見解,隨后記者獲得了采訪他的機會。交談中,這位重型機床技術專家,低調謙和,干凈利落,“其實我沒什么可寫的,說說北一機床和國內機床的一些情況倒是可以,我有些不成熟的見解和大家一起探討。”這位隨和、愛笑、嚴謹的總工程師,用真性情開啟了他的分享。
作為裝備制造的“母機”,數控系統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若把中國機床比作中國制造的“芯片”,那么中國的數控系統可以說是中國機床的“芯片”,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我國機床行業正在大力推進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隨著機床行業的回暖及工業機器人市場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提升國產數控機床及基礎制造裝備的可靠性、精度穩定性、工藝適應性、成套成線自動化及智能化,由此,高檔數控系統和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也迎來較大的市場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