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制造時代的到來,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迅速發展,傳統的生產技術逐漸被取代或顛覆,石化行業也同樣面臨著諸多挑戰和技術革新的需求。眾所周知,大而不強是中國作為世界石化大國的一個軟肋,智能制造時代,如何借助新型信息化和自動化技術,提升石化企業的智能化水平,是石化行業當下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由貝加萊大中華區(以下簡稱貝加萊)總裁肖維榮博士和貝加萊市場部經理宋華振一同編著的《面向中國智能制造2025的制造業智能化轉型》一書中,有這樣一段關于智慧工廠的描述:“關于智慧工廠的集成,首先應該明確的事情在于‘實現智慧工廠’的目的是什么,顯然,并非是為了實現智慧工廠而去研究或者規劃‘智慧工廠’,而是‘智慧工廠’抑或‘智能制造’都是必須服務于企業的生產活動本身,而企業的生產活動本身就是盈利。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和移動應用等新一輪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工廠作為工業智能化發展的重要實踐模式,已經引發行業內的廣泛關注。然而,智能工廠的標準尚未完全成熟,概念五花八門,艾默生公司行業解決方案架構師吳躍年認為,不管實踐過程中基于哪種概念,目的是一致的——實現卓越運營,提升企業競爭力。
近年來, 中國制造業正在經歷著重要的轉變,如企業的大批量生產向按市場或客戶要求柔性生產轉變,設計和控制系統各自獨立向設計和控制系統集成一體轉變,在某地生產向全球化采購、生產轉變,制造工廠對質量、成本、效率以及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而這些需求正推動著制造智能化趨勢的到來。
EtherCAT是一項高性能、低成本、應用簡易、拓撲靈活的工業以太網技術。它于2003年被引入市場,并于2007年成為國際標準。EtherCAT是一項開放的技術,允許任何人實施或應用。它采用標準的以太網數據幀和符合以太網標準IEEE 802.3的物理層,可為實現簡單的控制構架預留空間;其系統搭建和配置工作簡單易行;成本方面達到甚至低于現場總線的成本水平;從現場總線可平穩過渡到EtherCAT。這些特點顯現了EtherCAT與其他現場總線技術的區別。
自1969年世界上第一臺PLC(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的自動生產線上試用成功,PLC就與工業結下了“不解之緣”。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PLC已經成為工業自動化系統中最核心元件,在工業控制層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從1993年創立至今,中控從只有一款產品發展到一個企業,一個集團,一個業內的典范。如今中控已成為國內領先的自動化、智能化技術、產品和解決方案供應商,在石化、化工行業的市場份額分別達到了21%和38%,連續六年位居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成為中國石化控制系統領域的第一大供應商。具備了在大型、關鍵的項目及裝置中與霍尼韋爾、西門子等國際企業同臺競爭的能力,打破了高端石化、化工裝置國外控制系統的壟斷地位。
當一場前所未有的數字化轉型的大變革席卷而來,云計算、大數據、工業物聯網、智能工廠的持續發展和探討讓很多曾經難以置信的未來圖景逐漸變成現實。無論是自動化廠商,還是工業用戶,都在謀求變化,積極尋找新時代的轉型出口,試圖構建新的產業格局。作為一家以技術見長,多年來持續致力于過程自動化現場儀表的企業,在大風初起的當口,Endress+Hauser(以下簡稱E+H)正在釋放強烈的智能化信號。
隨著網絡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諸多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技術逐步應用于傳統工業領域的工業控制系統之中,這些創新在為客戶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讓工業信息安全風險問題凸顯出來。尤其是在IT與OT不斷融合的今天,現代工廠運營通常會涵蓋成千上萬的設備,而且這些設備越來越多地通過工業物聯網互聯,這使得安全威脅更加難以檢測、調查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