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的數字化是一個全球關注的話題,因為世界各地都面臨著非常相似的挑戰,即新產品必須在更短的時間內進入市場;產品的定制化和快速變化的市場需要越來越高的靈活性;對提高效率的永恒渴望,要求縮短開發周期,節省資源和能源。
工信部的張相木司長曾經這樣描述智能工廠:智能工廠應該實現虛擬設計(數字化設計)、生產執行(制造單元及管理)、智能服務的功能。這三方面與管理平臺交互,實現工廠的生產過程及相應資源與整個價值鏈上的上下游元素之間的信息共享和數據交互,從而達到資源最優化的自動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實現個性化定制,管理和追蹤,分析反饋,全方位滿足社會需求的目的。
和利時作為國內標桿性的自動化企業,在很多人的眼中,具有傳奇的色彩。然而,隨著中國經濟走向“新常態”,產能嚴重過剩,中國制造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樣的節點上,和利時也面臨著轉型與蛻變。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條,唯有尋求新的突破,才能保持業績的持續增長。在北京和利時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朱毅明的眼中,智能工廠無疑是和利時的下一個突破點。
智能工廠是工業4.0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網絡化的生產設施及智能化的生產系統。它是一種新的生產模式,融合了智能設計、智能制造、智能裝備、商業智能、運營智能等全新的ICT技術。在ABB中國機器人及運動控制事業部負責人亞文霖的眼中,未來的智能工廠中,流程構建可以實時進行,生產極其靈活,從訂單到交付整個價值鏈可實現全程自動化。生產可進行遠程監控,即使是在夜間,客戶訂單和生產均可自動化處理,且產品的整個制造及配送過程可全程追溯。
智能工廠按照不同行業定義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但就不同行業共性的部分來看,如果企業普遍采用數字化設備并進行互聯,企業實現了IT和OT的融合,并有信息化的解決方案,實現從供應鏈到生產再到市場的連接,具備柔性生產和定制化生產能力,這樣的工廠就可以稱為智能工廠。
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正在給傳統工業發展方式帶來顛覆性、革命性的影響。二維碼、RFID、傳感器、工控系統、物聯網、ERP、CRM等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工業企業實現生產流程各環節的互聯互通,促進互聯網與工業融合發展。但網絡、通信、硬件設備等只是工業企業實現互聯互通的基礎,實時感知、采集、監控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數據,運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對企業產生、擁有的海量數據進行挖掘,得到有作用的分析結果,智能制造才能得以實現。
徐水根強調,希望在工業物聯網的發展進程中,無論是企業還是廠商,都能將關注的焦點投射在項目的效果及效益上。比如大數據分析究竟解決了客戶哪些問題?物成功聯網后下一步該如何運用?這些內容都應該得到重視。近幾年,霍尼韋爾始終堅持一步一個腳印,用經濟效益衡量工業物聯網項目的質量。正如徐水根所言:“效益最能反映出客戶投入與產出的情況,中國制造業需要的絕不是形式上的物聯網。”
2016年11月2日,以“領先技術——智能解決方案”為主題的2016“ABB電力世界”在京舉辦。ABB希望借此機會,與來自行業協會、客戶、合作伙伴及學術界代表一同探討第四次工業革命和能源變革趨勢下電力行業的發展,同時展示ABB在“物聯網+”理念下,如何借助云計算和大數據進行技術創新,幫助客戶實現電力、工業、交通及基礎設施領域的轉型升級。
站在2016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三菱電機自動化的展臺上,手握一臺有著“可愛”黃色手柄的機器人,三菱電機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驅動產品戰略企劃部部長申德山笑得無比自豪:“一定為我和這臺機器人合張影,這真的是一款特別優秀的產品,我希望讓更多的人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