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任何有關宏觀調控政策的風吹草動,都成為中國各方關注的焦點。
時值中國經濟的半年度數據出臺不久,各部委乃至更高層的會議接踵召開,這一周多來,大家對于下半年調控政策的任何動向都是翹首以盼。
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將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從之前的“雙防”(防經濟過熱、防通脹)調整為“一保一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
7月27日,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2008年第二季度例會呼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上述目標指向,并突出強調了結構調整的緊迫性。會議強調,將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外貿、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國際收支趨于基本平衡。
而更多的目光則聚焦在了財政政策之上,26日,《瞭望》雜志發表文章“宏觀調控在改善中增效”,認為在當前背景下,財政政策將更加“有所作為”。
那么,財政政策下半年究竟將如何“有所作為”呢?
日前本報記者獨家獲悉,中國下一步宏觀調控定調前后,素以調整優化結構見長的財政部門,正逐漸形成財稅宏調下一步的戰略與策略——財政部門將從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規模,促進對外經濟平穩發展,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生產增加供給,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等五大方面著手,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規模
中國政府宏調目標與策略的調整,本于對當下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基本判斷。
財政部綜合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總體形勢是好的,但經濟運行中還存在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物價上漲壓力較大,影響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依然較多,部分行業和企業生產經營困難,能源資源制約經濟發展的矛盾仍較突出。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認為,調控部門面臨的難點,在于如何敏銳、及時和較全面地把握經濟多種變量中最關鍵的組合信息,合理地動態掌握調控中“既要防止經濟過熱和明顯通脹,又要防止出現過快經濟下滑”的平衡點。
而財政部上述官員則強調,下一步,財政部門將按照“控總量、調結構、穩物價、促協調”的原則,繼續實施穩健財政政策,努力把握好促進經濟增長與抑制通貨膨脹之間的平衡點,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其中,第一條便是合理控制政府支出規模。
該官員指出,財政部門將嚴格執行財政預算,把握好財政支出進度,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長,保證重點項目支出需要。同時,還要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災后重建的關系,既要保證災后重建的資金需要,更要合理規劃,統籌安排重建規模和時間進度。
事實上,5月21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和經濟工作時曾要求,中央國家機關今年的公用經費支出一律比預算減少5%,減少部分用于抗震救災。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宋國青教授對記者說,財政總支出的控制與控制好貨幣政策力度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財政支出本身就是經濟總需求的一部分,不能嚴格控制的話,就可能擠占政府之外領域的需求。“政府的總支出尤其是行政性支出是應該壓縮的。”
外貿、投資應對之策
不久前公布的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累計貿易順差為990.3億美元,同比下降11.8%,凈減少132.1億美元。其中,6月份外貿出口增長17%,繼今年2月份之后再度跌破20%。
“扣掉國內的通脹因素,我們可以看到,中國今年上半年實際的出口增長的速度已經到了個位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對此擔憂。
不久前,人大財經委在聽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農業部、商務部、央行和國家統計局關于今年上半年經濟形勢的匯報后認為,外貿出口增幅和出口企業利潤下滑較大的勢頭值得重視。
據了解,在促進對外經濟平穩發展方面,財政部門已形成一套思路。
財政部上述官員就表示,下一步將在總體穩定的基礎上,適時微調出口退稅政策,促進出口穩定增長,優化出口結構。
此外,財政部門將適時調整進口稅收政策,鼓勵國內供應偏緊產品進口,保障國內供應;完善促進企業“走出去”的財稅政策,鼓勵企業對外投資,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保障對外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宏調還必須嚴密防控通脹壓力進一步加大。
對此,財政部門的對策是,將通過財政政策來促進生產增加供給。這包括在農業方面,將進一步完善農牧業補貼政策體系,支持完善農牧業保險體系,落實好糧食最低收購價格政策,緩解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壓力,加快農業科技發展,促進農業生產。
同時,財政部門還將完善國家儲備制度,跟蹤監控國家儲備庫存情況,適時充實糧油儲備庫存,保障市場供應,防止市場供應脫銷斷檔。
然而,在出口發展明顯下行的情勢下,如何讓中國宏觀經濟可以保持持續穩定發展?
對此,摩根大通經濟學家龔方雄日前提出,由于中國經濟目前還沒有達到消費拉動需求引領經濟增長的程度,所以現階段要靠內需帶動增長,彌補外需下行帶來的缺失,還是要從固定資產這方面入手,政策上應該從城市交通、基礎建設投資入手。
有財政部官員告訴本報記者,財政部門在這方面的應對之策是,在優化投資結構的前提下保持合理的投資規模,加強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消除經濟發展的瓶頸。
更深層次的改革推進
在以上問題之外,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安體富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隨著財政收入的不斷超GDP增長,政府支配的份額在不斷提高,國民財富分配格局的變化正在成為一個戰略問題。
總體上看,近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增長速度仍然較慢,雖然今年上半年出現較快增長態勢,但仍然慢于財政收入的增長速度。再加上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事業改革的滯后,使得消費不足問題始終存在,居民收入占整個分配格局中份額在不斷減少。
而安體富認為,當下的中國,正在致力于以企業為主體建設創新型國家,所以應該增加企業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重;目前的社保覆蓋面仍比較窄,資金缺口大,已經到了該轉型的時候了。
安體富教授指出,上述問題的解決,都會增加企業、居民的負擔,因此,財政收入應該適當地為上述問題的解決留有余地。否則,雙管齊下,顯然會更多加重企業、居民的負擔,不利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而據財政部有關官員透露,在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一系列舉措也正醞釀推出。這主要體現在,財政將適當加大教育、醫療、住房等民生支出,完善城鄉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體系。
同時,財政部門將完善應對價格上漲的民生保障機制,及時完善和落實各項財政補貼政策,研究建立低保補助、養老金標準的物價指數調整機制,增加對低收入群體的補貼,保障困難群體和災區群眾的基本生活。
另外,財政部門還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積極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
此外,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加快推進增值稅轉型,加大財政科技投入,激勵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等都已列入議事日程。
本報記者同時從接近中央決策層人士處獲悉,各相關政府決策部門、研究機構目前都在穿梭調研,關于財稅體制如何進一步改革等更具深遠意義改革發展思路、舉措都在集思廣益之中,將在10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三中全會上集中討論、形成總體思路并擇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