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官員:宏觀調控力度基本到位
下半年經濟大勢何去何從?宏觀調控的著力點和難點是什么?能否在保增長與治通脹之間找好平衡?怎么看外部風險與內部壓力?請看本報記者對中央財經領導小組
辦公室副主任劉鶴的獨家專訪——
-全球橫向比較,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當屬最好。
下半年經濟將延續出口減、消費平、投資略降的增長格局
記者:日前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經濟依然向好,但國內外對此也有一些爭議,您個人如何看待下半年及全年經濟走勢?
劉鶴:今年經濟形勢最復雜、挑戰性最強,世界經濟變化較大,很多情況出乎意料。上半年我國GDP增長10.4%,從經濟增長潛力看,這個速度并不低,與國家宏觀調控預期目標也是吻合的。從需求結構看,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增長相對均衡,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高于往年。我特別強調,要從全球視野認識中國經濟。目前全球經濟正經歷“滯脹”,發達國家普遍出現經濟下滑、通脹率上升,53個發展中國家通脹率達到兩位數,一些國家甚至發生社會動亂。橫向比較,中國經濟發展勢頭當屬最好。歷史地看,經濟運行本身有周期性和結構性變化特征,低成本、高增長的階段已過去,經濟結構調整是客觀大趨勢。
考慮全球因素,下半年經濟將延續上半年增長格局,即出口減速、消費持平、投資略降,總的增速會比去年低一些,各方預測全年增長在9.5%—10.4%之間。
-宏調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應“創造環境,穩定預期,靜觀其變”,并在信貸、退稅、價格等方面適時微調
記者:胡錦濤總書記近日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提出“必須穩定政策”、“必須適時微調”,對此您是怎么認識的?
劉鶴:“穩定政策”,我個人理解是三方面:其一,就中國經濟現實表現看,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已基本到位,沒必要再加大調控力度,而應保持各項宏觀政策的穩定,從而創造一個良好、透明的外部環境,使企業按照市場信號主動調整;其二,穩定預期,使全社會預見到環境的特點,使微觀主體從容起來,確?!捌椒€較快”的大勢;其三,外部變化如此之大,水到底有多深?需要冷靜觀察。美、歐、日面臨經濟困局,發展中國家都急于找對策,在這種情勢下,我們要審慎應對,而不是輕易出手。概括講,即創造環境、穩定預期、靜觀其變。
關于“適時微調”,在這一輪宏觀調控中,不同利益主體感受各異,特定的地區、 產業、企業和群體面臨不同壓力,特別是中小企業遇到挑戰。應當區別對待,有保有壓。微調什么?一是注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通過信貸政策引導,使資金流向有競爭力、充分吸納就業的中小企業;二是對經營困難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退稅應適當調整,保持外貿平穩增長;三是適時理順價格,要根據實際情況擇機微調,改變價格扭曲現象,增加供給,抑制需求,保證市場平穩運行。
-不能單純為了治通脹而棄增長,也不能只要增長而忽視治通脹。在穩定政策前提下,推進關鍵環節的改革,把微觀基礎打牢,使宏觀政策更有效
記者:中央提出下半年“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怎樣在二者之間找好平衡?下一步宏調的著力點應放在哪兒?
劉鶴:又好又快發展,不能單純地為了治通脹而棄增長,也不能只要增長而忽視治理通脹。匯率、利率、價格是快變量,勞動力素質變化是慢變量,快和慢變量之間的均衡有一個過程。從這個事實出發,下半年宏觀調控重在“控總量、調結構、穩物價、促平衡”,著力點是在穩定宏觀政策前提下,推動關鍵環節的改革,使微觀基礎更扎實。一是要深化金融改革。信貸政策收緊,被緊掉的往往是中小企業,這反映了國內金融體制相對僵化、融資結構不合理,要推動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大企業直接融資多,可為中小企業騰出更多資金空間;二是審慎推進價格改革,宏觀矛盾往往源于微觀機制改革不到位,這使宏觀政策傳導不下去,最主要的是價格扭曲。人們說“不存在增長的極限,只存在扭曲的極限”,價格信號扭曲就很難實現又好又快。今年正值改革開放30年,應推出改革新舉措,把微觀基礎打牢,使宏觀政策更有效。
-我們正經歷全球成本推進型通脹。物價上升不可怕,但不要形成輪番漲價的預期。全年物價總水平得到控制并不斷收斂完全可能
記者:您覺得“有效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目標能否在年內實現?
劉鶴:首先要對本輪通脹準確定性,我們正經歷全球成本推進型通脹。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說“通脹最終是貨幣現象”,關鍵看哪個幣種。本輪通脹是世界結算貨幣大幅貶值,造成了初級產品價格大漲,使各國輸入型通脹壓力加大。抑制這輪通脹要靠全球共同努力,我們要做好自己能辦到的事。能做什么事?就是“穩定政策,保障供給,補貼窮人,微調價格”,這對治理通脹至關重要。我們還要加強對通脹預期的引導,物價上升不可怕,我國生產要素價格扭曲的調整勢在必行,但不要形成輪番漲價的預期。有效抑制物價過快上漲的目標能夠實現。隨著全球經濟放緩,油價上升過快之勢已現拐點,輸入型通脹壓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緩解;國內供給保障程度相當高,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今年有望大豐收,可滿足人民群眾生活需要;下半年物價翹尾因素明顯減弱,全年物價總水平得到控制并不斷收斂是完全可能的。
-外部風險啟動了許多內部問題。“內壓”是大勢所趨,陣痛決不僅在今年,要主動調整,轉“?!睘椤皺C”
記者:您去年底曾預言,“2008年中國經濟的外部風險大于內部風險”,半年多來,地方和企業卻普遍反映“內壓大于外壓”,可否談談您的看法?
劉鶴:內外因素相互關聯,有些企業面臨的困難不是某個單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外部環境變化與內部調整壓力疊加的結果。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過程中,美國經濟還是“牽一發動全身”,外部風險出現后,對于高度依賴外部經濟的中國是一個新的邊際增量。勞動力成本上升、環保社保等支出增加、人民幣升值,使企業首先感覺到“內壓”,但客觀地講,外部風險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啟動許多內部問題的扳機。我們已從國別經濟走入全球經濟,企業家更要開拓眼界,時刻盯住外部經濟的變化。
長遠看,“內壓”是大勢所趨,不可避免,無法抗拒。以往的粗放增長格局難以為繼,必須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坦率地講,內壓帶來的陣痛決不僅在今年,我們應直面現實,不等不靠,主動調整,全力提高核心競爭力,學會轉“危”為“機”。不少企業家認為眼下商機千載難逢,矛盾越多、挑戰越大,機會也越多。今年,沿海大量投資向中西部轉移,兩個“三角洲”結構升級步伐加快,重要產業生產集中度提高,富有遠見的地方政府和企業家正在結構調整中加油使勁,這種變化值得高興。
-下半年調控難點是處理好兩大關系。只要挺過去,中國經濟就會跨越到新的高點
記者:下半年到今后一段時間,宏觀調控面對的最大難點是什么?
劉鶴:一是在快速變化的全球背景下,政策實施過程中要處理好保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與增強針對性、靈活性、預見性的關系;二是在推動發展過程中,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有針對地推動改革,以改革促發展促穩定,把握好改革的時機和力度。世界經濟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的新階段,外部不確定性增加,對我國宏觀調控提出了更高要求。下半年到明年上半年可能是全球經濟最難的時期,但一切都會好起來。要有長遠眼光,樹立信心,抓住機遇,在調整中加快發展。中國經濟歷次調整的經驗證明,我們完全有能力應對各種挑戰。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十分樂觀,只要挺過去,中國經濟就會跨越到新的高點。
財政部用科學發展理念推動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
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財政部用科學發展理念推動完善宏觀調控政策體系
新華網北京8月2日電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試點工作中,財政部黨組緊緊圍繞科學發展這一命題,廣泛征求各方意見建議,認真分析在宏觀調控方面的政策實施效果,深入研究提出對策,加快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機制,為促進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服務。
根據財政部試點活動方案部署,部黨組在廣泛發動部內黨員干部解放思想大討論、認真開展自查的同時,向全國人大、全國政協、解放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及財政廳(局)、中直各單位、國務院各部門及部內各單位廣泛征求意見,兩次邀請財政系統黨的十七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座談查找問題,聽取建議。
圍繞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政體制、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的目標,部黨組研究確定了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五個方面總的目標課題(簡稱為“五個著力”),即:著力健全協調配合的財政政策體系,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著力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完善體現科學發展要求的公共財政體系;著力推進稅制改革,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構建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著力推進依法理財,加強科學管理,建立健全財政預算管理制度,提高財政管理績效。
財政部黨組認為,目前財政宏觀調控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財政宏觀調控職能需要進一步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需要繼續提高;財政宏觀調控政策不盡完善;解決經濟運行中體制性、結構性問題的力度不夠;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政政策尚不健全;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產業政策以及國家發展規劃的協調配合有待加強。
針對這些不足和問題,學習實踐活動把加強宏觀調控政策研究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部黨組成立了專門的課題小組,由相關的多個司局進行系統研究,提出要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按照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建立健全協調配合的財稅政策體系,積極支持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擴大內需,保障民生。大力支持教育、衛生和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發展,穩定居民消費預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居民收入穩定增長的機制,加強稅收對高收入的調節。比如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時獲得資助,近日中央財政下撥2008年高校國家獎助學金43.99億元。截至目前,中央財政已累計安排2008年國家獎助學金114.93億元。為應對成品油等價格調整對城鄉低保家庭基本生活的影響,從今年7月1日起按城市低保對象每人每月15元、農村低保對象每人每月10元提高補助水平,中央財政為此下撥補助資金37.8億元。另外,今年中央財政安排80億元,幫助解決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產國有企業未參保退休人員139萬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
支持“三農”,構建新農村。加大財政支農投入力度,逐步提高“三農”支出比重,調動地方政府和社會資金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形成多元化的支農投入新格局,建立健全有利于城鄉統籌發展的財政支農政策體系。2008年糧食直補與農資綜合直補資金合計達到789億元,對產糧大縣獎勵資金達到165億元。
優化結構,產業均衡。加大對現代農業的支持力度,大力發展優勢特色、安全高效農業。調整重大裝備進口稅收和其他稅收政策,加快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清理和完善有關財稅優惠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產能過剩行業盲目發展。大力支持國有企業改革,優化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制定和完善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的財稅政策。
自主創新,科技進步。建立財政科技投入的穩定增長機制,實施財稅優惠政策,支持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推動產學研有機結合,保障重大科技專項順利實施。促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國內重大裝備制造業振興。完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政策,拓展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節能減排,保護生態。綜合運用財政補貼、貼息、稅收優惠等多種政策工具,推進建立多元化的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資金投入及高效使用機制。建立合理的資源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促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2008年對淘汰落后生產能力補助資金、中西部地區污水管網配套補助資金、“三河三湖”等重點流域治理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分配辦法,已安排專項資金270億元。
區域協調,全面發展。完善促進西部大開發、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部崛起等相關優惠政策,鼓勵東部地區加快發展,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完善轉移支付制度,促進基本服務均等化。
追蹤預警,健全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監測預警機制,加強對經濟運行的實地動態監測分析和預測,綜合運用國債、稅收、補貼等多種政策工具進行調控,及時跟蹤分析政策實施情況。強化宏觀調控政策的協調配合,進一步完善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民銀行之間的會商制度,成立了對外財經交流辦公室,加強國際財經交流與合作。建立健全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全面推進財政宏觀調控的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水平。
中國下半年宏觀調控的變與不變(圖)
7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GDP為130619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8個百分點。中新社發劉懷君 攝
中新網7月30日電美國《世界日報》7月29日發表社論說,7月中下旬間北京高層次經濟分析會議,勾勒出的下半年經濟基本圖景。這個被外間稱為的重要會議,其實只是個讓各方把想說的話講出來,把要統一的思想統一起來的會議。宏觀調控由之進入方針永遠不變,動作隨時大變的“靈活”階段。
社論摘錄如下:
此會議舉行前,就經濟形勢、宏觀調控問題,實際已有三個會議,一是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一是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部分經濟要員出席),一是全國人大常委會財經委會議。這三個會議相互關連,一個提方案,一個作決策,一個走程序,即最高權力機關作不能不聽的權威建議。
在此之前,從中央到地方、從官場到民間,對上半年宏觀調控的是是非非,對下半年宏觀調控走向,有激烈爭議。其中有很多有趣話題,如有人認為要全力防止經濟下滑,也有人認為仍要防止經濟過熱;有人認為最大經濟危險是滯脹,也有人認為沒有通脹的問題,只有物價偏高、供需失衡的問題;有人認為防通脹需加快價格市場化改革,也有人認為現在必須加大行政控管等等。
爭歸爭,吵歸吵,經過這三次會議三輪會審,宏觀調控大去向已確定。首先是“雙防”方針,即“防止經濟由偏快轉為過熱、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的通貨膨脹”,到底還要不要?目前的結論是,這個政策沒有取消,但也不用再提了。
其次是“一緊一穩”的政策改不改,即緊縮的貨幣政策,穩健的財政政策,要不要把緊字換成穩字,把穩字換成松字。結論是“一緊一穩”繼續實行。但上頭要求是口號保持不變,沒有說內容一點不能動,未來的貨幣政策,將突出“有保有壓”;未來的財政政策,將表現為扶貧濟困。
再有,就是經濟工作的基本要求變不變,雖然不少專家有新建議,但中共領導層提出的“控總量、穩物價、調結構、促平衡”,是不變的12字基本要求,加不加字,則要看未來情況。
在如此多的不變下,面對國際市場的風云,國內經濟的風雨,未來宏觀調控又不能不變,否則如何體現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求。但在哪些領域將變,還有爭論,但至少三大方面,未來將有重要的政策性變化。
首先是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都說主要看消費,但按物價高位走勢,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的減少、農民收入增加的停滯,消費可能進一步放緩。如何增加收入、如何刺激消費,成為宏觀調控一大變局內容。
再有是通脹與價格改革,通脹已由防范轉入壓抑,壓抑通脹有很多辦法,領導層終于認識到,行政性價格管制弊多利少,面對市場供求平衡關系,不實施價格改革,問題永難解決。
在防止經濟下滑、壓抑通脹兩大任務外,宏觀調控還有第三大任務,就是防范風險。經濟風險中,最大是金融風險,其苗頭和火頭,包括熱錢風險、股市風險、樓市信貸風險、新金融腐敗的風險等。金融風險已受重視,農業風險、就業風險關注則不夠。其中農業風險,主要是農民增收放緩、農業增長放緩帶出的風險,被掩蓋在夏糧豐收喜悅中;而城鎮居民就業,在經濟放緩成勢、企業倒閉成潮下,可能由經濟風險,釀出社會和政治風險。
宏觀調控雙防讓位 刺激經濟增長組合拳將出
“雙防”目標已經開始讓位于“一保一控”。為實現上述目標,放松財稅政策或許是一劑良方。刺激內需、加大農業補貼、提高出口退稅率成為業內共識。
宏觀調控政策的“靴子”終于落地。在經過此前決策層一系列調研之后,7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同時“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這表明,年初制定的“雙防”目標已經開始讓位于“一保一控”。
調高出口退稅率先行
2008年以來,由于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出口退稅率下調和外需減少等因素的影響,部分出口行業利潤率更是大幅驟減,尤其是紡織服裝行業。據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統計,在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目前紡織行業三分之二的企業實際利潤率只有0.62%。在此前,就有不少專家預測,下半年出口退稅率有上調的可能性。
果不其然,本周四,國家稅務總局在其網站發文指出,經國務院批準,自8月1日起,將部分服裝紡織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1%提高到13%;將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1%。
東海證券分析師張先萍表示,在目前外部經濟放緩、人民幣快速升值、原材料上漲等諸多不利因素之下,服裝紡織企業生存壓力很大。雖然造成目前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出口退稅,但是從國家政策角度來看,出口退稅政策是針對行業具有最直接調控效果的政策,目前出臺這個政策完全是在預料中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周四發布的關于調整出口退稅的通知中,紅松子仁、部分農藥產品、部分電池產品、碳素陽極等行業取消了出口退稅。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孫立堅在此前談到擴大內需的時候就曾表示,上調出口退稅,不應該是針對所有行業的,應該針對一些能擴大就業機會、增加企業附加值的行業。而服裝紡織行業恰恰滿足了這兩個要素。
出口退稅對上市公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平安證券服裝紡織行業研究員區志航測算,如果上調2%的出口退稅率,將使整個服裝紡織行業利潤增加180億元。
相對區志航的樂觀,東方證券施紅梅表示,這僅僅是一個短期利好,從長期看,并不利于行業進行產業轉型和升級,只有通過自然的優勝劣汰才能提升行業整體發展環境和競爭力。
財稅政策擔當主力
在將“雙防”目標轉成“一保一控”后,業內人士對接下來宏觀調控政策猜測良多。在實現上調出口退稅率后,下一個利好是什么?
在上周五中央經濟會議后,緊接著,從上周日中國人民銀行召開的貨幣政策委員會2008年第二季度例會上透露出信息:將突出強調進一步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產業、貿易、金融監管等政策的協調配合,加快結構調整步伐,促進國際收支趨于基本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自2007年第二季度例會聲明中首次提出“穩中適度從緊”以來,本次例會聲明是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首度放棄“從緊”二字。
然而,孫立堅認為,要做到真正的放寬貨幣政策比較困難,而且有可能對經濟產生副作用,阻礙市場正常發展。可采取適當地放松財政政策,通過稅收改革,做到真正的有保有壓。
“目前,中小企業的生存狀況非常不理想,近一年來從緊的貨幣政策勒得中小企業喘不過氣?!睂O立堅感嘆道。而且,數據也顯示,中小企業在資金方面的窘境早已存在。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利率普遍上浮30%~40%,高的達80%,銀行為了防范風險,采取存單質押等方式,使中小企業在銀行的綜合融資費率達到了11.65%。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全國稅收收入累計完成32553億元,增收760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0.5%,略低于一季度的33.8%,雖有明顯減速,但仍遠高于20.1%的GDP名義增速。
孫立堅也認為,“從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財政狀況良好,這就使得我國的財政政策具備了更多的發揮余地。”他認為,對企業進行現金補貼,還不如降低企業稅收。
近幾年來,無論經濟發展水平高低,我國稅收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長,生產型增值稅有重復征稅之嫌。我國是發展中國家,正處于經濟轉型期,過重的稅收與稅收的過快增長有可能脫離經濟發展的基本面,給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能降低企業所得稅,解決重復收稅的情況,對降低企業成本、促進企業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而且受惠范圍也比僅僅資金補貼要大。
調高個稅起征點
上半年我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在扣除價格因素后同比增長6.3%,遠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4.2%,同時人均消費在扣除物價因素外同比增長5.7%,也低于通脹水平的7.9%,這說明國內消費能力在下降。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收入和消費的下降無疑增加了下半年經濟發展的難度。
因此,申萬首席經濟學家桂浩明指出:“我們應該通過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來增加居民收入,讓老百姓的腰包更鼓,拉動國內消費增長?!?/P>
今年上半年,我國個人所得稅完成2135億元,同比增長27.3%,明顯高于上半年GDP10.4%的增速。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也表示,個稅起征點應該從目前的2000元上調至5000元,只有這樣才能使居民收入大幅度增長。
但是,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僅僅惠及了一小部分人。數據顯示,按照目前2000元的起征點,全國繳納個稅的人數占總人口比例不到2%。那么其余人怎么辦?
桂浩明認為:“在調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的同時,還應該下調利息稅,這有助于改善儲蓄長期負利率的現象?!?/P>
而孫立堅則表示:“我們應該打組合拳,在實行以上措施的同時,我們還應調低增值稅。有人曾經統計過,現在我們到超市買的每一樣東西,價格里面都含著17%的增值稅。”因此,孫立堅認為,如果調低增值稅,物價至少不會漲得像現在這么快。
對于如何保障農村居民利益方面,專家們一致認為,應該加大對農業的補貼力度,對農產品(20.32,0.07,0.35%,吧)價格進行改革。
孫立堅指出,目前,我國農產品價格沒有完全放開管制。農民暫時還沒能做到完全自給自足,農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只滿足了一部分生活所需,然而,在當前糧價高漲的情況下,農民生活質量開始下降。我們應該通過財政政策進行收入再分配。
桂浩明指出,進行收入再分配的第一個方法就是鼓勵農村發展企業,對農村企業進行降稅優惠政策,以此改變目前農村的勞動結構,使其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發展。其次,增加農民薪水補助,切實增加其收入,對低收入家庭更要加大補貼,這一部分人是最能直接刺激消費的。
孫立堅還補充表示,應加大對農藥、化肥的財政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