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廣東的順達貿易公司的總經理劉先生很是犯愁,做為一家常年從事對外貿易的企業他們有大量的訂單來自海外,圣誕節將近他們的訂單更是火爆;按理說銷售兩旺是件好事,可訂單量大擴大生產線迫在眉睫,而按照海外客商的慣例一般只會先付很少的訂金在商品送達后經過對方質量檢查等環節才能拿到60%或者80%的貨款,再在商品銷售一段時間沒有問題后才能拿到剩余的全款。迫于這樣的結款方式,讓劉先生的企業現金流很是緊張,更無從說擴大生產線,在去年的時候他們曾申請過銀行代款因一直找不到合適的但保機構和自身資質不夠,代款也托至今末解決。
有劉先生這樣煩惱的企業并不只一家,據調查有90%的中小企業承認面臨融資困難,中小企業大都缺乏必要的融資知識,并對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貸款的審批程序亦知之甚少。調查顯示,當企業有融資需求時,絕大部分中小企業首先采取的融資方式是銀行貸款,但是有將近80%的企業不了解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社)中小企業貸款的種類及貸款審批流程,僅有20%的企業對此有深入的了解。而從導致中小企業申請銀行貸款失敗的原因來看,有近97%的中小企業由于無法提交有效的資產抵押或無法提供合格的擔保人而未通過貸款申請。
長期關注這一問題的渣打銀行中國區總裁曾王景璇對記者說,目前的中小企業主要是由民營企業構成的,而民營企業卻很難從國有商業銀行獲得信貸支持。由于中小企業的市場淘汰率遠遠高于大中型企業,銀行貸款給中小企業要承擔更大的風險。一般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首先是優先保證大中型企業,最后才會考慮到民營中小企業。其次,與大中型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借款時,不僅無法享受優惠利率,而且還要支付比大中型企業借款多得多的浮動利息。由于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擔保的方式,不僅手續繁雜,而且為尋求擔保或抵押等,中小企業還要付出諸如擔保費、抵押資產評估費等相關費用。 最后,由于銀行貸款手續繁復,審批時間過長,許多中小企業為求發展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從民間融資。這些無形中都加大了中小企業的經營負擔,使中小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
隨著我國民營經濟的不斷發展,中小企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生力軍,特別是那些高科技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更是發展快速,為了更好的推動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國家發改委昨日發布的《關于促進產業集群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今后將開展以產業集群中小企業發行集合式企業債券等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這將讓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暫時得到緩解。
據介紹,發行集合式企業債券,俗稱“捆綁發債”;11月21日,深圳市政府、國家開發銀行聯合舉辦“2007年深圳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發行儀式。這是國內首只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也是國內企業債券史上發行人數最多、發債金額最大、期限最長的集合類債券。在我國債券發行結構中,國債和金融債占有絕對比重,企業債券比重很小,且絕大多數是大型國有企業債券,單個的中小企業想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募集資金難于上青天。捆綁發債的方式,打破了只有大企業才能發債的慣例,開創了中小企業新的融資模式。
發改委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鼓勵捆綁發債是我國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有益探索,從長遠來看也是可行之路,但是這條路走起來并不容易。小企業要想達到捆綁發債的標準也并非易事,目前我國能達到這一水平的中小企業數量有限。所以,財政資金的扶持和銀行貸款對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仍非常重要。
對此,《意見》也做了明確要求,現有各項財政專項資金向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和龍頭企業傾斜,有條件的地區設立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產業集群發展環境建設;加強產業集群與各類金融機構的對接與合作,搭建產業集群新型融資平臺;充分發揮國家開發性金融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完善對外投資、進出口信貸和出口信用保險等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