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荒的來臨再次拉響了能源緊缺的警報。但是電荒和過剩猶如骨牌的正反兩面。全國范圍大規模的拉閘限電,使得隨之而來的是電廠投資的熱潮。現在,電廠投資已經有了過熱的趨向,從目前電廠建設的情況來看,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可能會被打破,這將使得電力上網競價成為可能。
通過競價上網,發電成本高、不注重以管理提升效益的企業終將會被淘汰出局。對于老電廠來說,信息化還能被置之高閣嗎?
電廠:電荒之后是危機
電荒,打破了人們對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所產生影響的預測。整個電力行業的目光,都聚焦在如何解決當前的用電危機上,實現“廠網分離、競價上網”這個在電力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改革目標,似乎被人遺忘。這也導致發電企業信息化在該熱的時候沒有熱起來。
然而,對電廠投資的持續高溫,遲早會突破目前電力緊缺的現狀。有專家預測,電力行業的市場競爭到2007年就要開始演練。而我們的電廠,似乎還對這一切絲毫不覺。
改革,催生需求
電力行業的壟斷性經營導致了其特有的經營管理模式:重安全生產、輕企業管理,條塊分割、信息分散,以安全生產為中心的意識深深植入整個電力行業。
相對來講,管理信息化卻是發電企業忽視的對象。首先,相對金融、電信等一些信息化需求非常高的企業,管理是否要達到信息化對發電企業來說并不是那么緊迫的。而且,作為一個壟斷行業,電廠缺乏進行管理信息化的動力。在電力體制改革之前,電力行業的MIS/ERP建設,有很多出自政績工程,因而結果也是成功少、失敗多。即使在國家電網公司、華能公司這樣的單位,MIS的建設也處在初級階段,主要實現了OA、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基本功能。
2002年10月20日,國家電力公司宣布電力體制改革的確定方案,設立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重組、設立五家發電公司。國家電力改革的主旨是實現“廠網分離、競價上網”,在電力行業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當時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電力體制的改革打破了我國家電力行業長期以來的壟斷局面,電力行業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時期。
在電力體制改革期間,有人把電力改革比喻作“最后一塊戰場”,意思是說,電力這個改革難度最大、責任更重,關乎國家基礎命脈的極具自然壟斷特性的行業,最終將獲得突破性的變革。改革后,參與電力市場各方的商業目標將產生變化,由原來的按計劃發電配電,到經濟效益最優化和為人民服務同時并舉。
這要求電廠應該轉換經營管理理念――從原來的“重安全、不重效益”,轉變為“安全、效益”并重。因此,這讓從事電力行業發的IT廠商看到了機會:一方面,對效益的追求要求電廠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這勢必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另一方面,競價上網要求每個參與競價的電廠要有一個信息化支撐體系進行合理的報價。
然而,現實情況卻沒有這么樂觀。很多企業在經歷改革、改制的過程中,信息系統建設工作基本停滯或者衰落,多年積累的經驗也付之東流。發電企業延續著此前過去MIS、ERP實施效果不理想的經歷。發電企業信息化建設甚至進入了一個低迷期。
如果我們再回過頭去分析一下當時的情況,其實也不難理解。因為電力體制改革剛剛開始的時候,整個電力行業處在一個比較動蕩的環境中。不斷調整管理體制使得電力企業缺乏相對穩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在這樣的環境中,確實不適合企業進行信息化建設。電力市場的建成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電荒,打亂設想
到了2004年,電力體制改革及其后續工作終于塵埃落定。很多人認為,發電企業在理順管理結構的同時,將考慮如何將新的體制結構下全企業內的信息資源進行集中,為即將到來的市場競爭機制做好充分的準備。怎樣有效整合以前各企業各自為政的信息系統,并且適應新的經營運作需要,是電力行業信息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同時,發電企業面臨“競價上網”,在成本與效益雙重壓力下的發電企業信息化,需要圍繞著如何通過信息化手段,來消除信息孤島、降低企業內部消耗、增加產能、降低成本。這樣,才能在競爭中更頑強地生存。因此很多專家認為,電廠管理信息化建設可能要迎來一個高峰。
然而,這一切猜想都被隨之而來的電荒打亂了。前幾年對電力供需形勢的錯誤判斷,導致電力基建投資減少,最終造成幾年來電力供應的嚴重不足,致使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拉閘限電。
在這種情況下,發電企業的好日子并沒有因為電力體制改革打破壟斷而受到任何改變。而在利潤高舉不下的前提下,所有的管理問題也都被掩蓋了起來。與此同時,企業把更多的注意力轉向如何獲得更多的原料以保證最大限度地滿足產能。信息化因此被置之高閣。
基于對以上的判斷,電力行業的改革進程會適度放緩,至于引入競價上網的市場供求機制相當一段時間內不可能發生,只能在電力供需矛盾較緩的地區試點改革。
同時,缺乏電力信息化行業標準也是阻礙目前發電企業信息化建設的一個障礙。中電普華總經理吳杏平說,目前電力行業信息化尚未制定統一的信息化標準體系,電力企業內部信息系統的信息編碼、技術標準、規范也不統一; 同一個零部件,采購部門一個代碼、庫存部門一個代碼、生產部門一個代碼,甚至名稱都不一樣。
電荒隨之而來的是電廠投資的熱潮。
任何市場化的投資都是趨利的。如今在電力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整個電力行業都算是一個相對暴利的行業。這兩年發電項目紛紛上馬。
和老電廠不一樣的是,新建電廠沒有歷史包袱,因此在信息化建設方面有比較超前的意識。在老發電企業對信息化需求持續低迷的情況下,新建電廠的需求則成為這個時期的新亮點。尤其是一些民間資本和外來資本建設的電廠,利潤的追求使得他們從一開始就希望在管理上占上風。
比如說,在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中,三峽水電廠為體現一流的管理,三峽總公司給三峽水利發電廠的定員只有370人,未來要承擔所有26個大型機組設備的運行、維護、小修及大修管理。因此,在2001年,三峽電廠籌建處和三峽總公司信息中心就開始了生產信息系統的考察、調研和技術交流工作,籌劃電廠的信息化規劃。
熱建,隱含危機
盡管現在的大部分老發電企業還沒有意識到,事實上,危機已經在他們眼前。雖然在電力緊缺的環境下,企業的效益并不那么重要,但是一旦電力供過于求,新建電廠的優勢就會很快凸顯出來。而這一天,很快就要來到了。
盡管現在供電緊張,但是電監會并沒有停止電力交易市場的腳步。而從目前電廠建設的情況來看,電力供應緊張的局面很快就會被打破,使得電力上網競價成為可能。
現在,電廠投資甚至已經有了過熱的趨向。來自國家發改委的消息稱,2004年批準新建電廠的總裝機容量為6000萬千瓦,而實際開工的發電廠卻達到了1.8億千瓦,違規開工達1.2億千瓦,是批準開工的兩倍。中國電力發展了五十多年后,目前的總裝機容量近4.5億千瓦,而2004年一年新開工的電廠,已經是目前總裝機容量的40%。
事實上,在電力行業,類似的情況已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過。由于工業需求急升,造成電力不足,并帶來投資建新電廠的浪潮。到90年代中期,電力消費增長開始放緩,導致電力過剩。
造成2004年電荒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工業用電急劇增加,而在工業用電中,鋼鐵、水泥、電解鋁等行業又是耗電大戶。隨著對這些高耗能行業的清理整頓,它們對電力造成的壓力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因此,一些電力專家的預計,到2006年,中國的電力將會保持平衡供應,若不限制電廠建設,到2007年,電廠建設過剩的矛盾可能會有所凸現。
一旦電力需求供過于求,電力交易市場就有可能很快形成。通過競價上網,發電成本高的企業將會被淘汰出局,而發電成本低的企業則依靠生產規模、成本控制、技術先進等優勢勝出。那些到目前為止依舊沉醉在當前的好日子中不思進取的老發電企業,勢必面臨被淘汰的命運。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飯吃。無論發電企業是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罷,都要拋開過去壟斷所形成的陳舊的思想和饒幸的心理,趕緊行動起來,開始信息化的建設。否則,就只能等待市場的淘汰。
點評:
電廠信息化以生產自動化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的,是ERP/MIS與EAM的建設。在保證工業自動化系統高效運行的情況下,通過ERP/MIS系統可以有效地加強內部控制、降低運營成本,通過與EAM系統的無縫集成,有效地降低電廠各個成本中心的運營成本,為企業在產能一定的情況下帶來更多的利潤。因此,可以說在未來的電力競價上網中,信息化建設,就是新老電廠競爭的重要砝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