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27日,第十屆公眾科技傳播國際會議(PCST-10)在瑞典南部城市馬爾默及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中國科協組織中國代表團參加了本次會議。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程東紅以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網絡組織(PCST Network)科學委員會委員的身份出席了會議。
《社會背景下的科技傳播》新書發布儀式
公眾科技傳播國際會議是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網絡組織兩年召開一次的國際會議,是目前世界上公眾科技傳播領域規模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專業性學術會議,具有廣泛的影響。中國科協自2002年以來,已經連續4次參加該系列會議,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和重要成果。今年年初,會議組織方通知中國近20位投稿人員獲得會議講演資格,中國科協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擔起組團任務,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任福君擔任團長,團員包括中國科協職能機構的負責同志,來自中國科普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山大學等科研機構和高校的研究人員,以及新華社、北京晚報、SciDev網絡的幾名專業記者。據會議組織方統計,參加PCST-10的500多名與會代表來自全球40多個國家。
中國代表團的成員在3天的會議期間,充分利用國際交流的舞臺,向國際同行介紹自己的研究課題,總共有9名成員在不同的會場做了講演。如中山大學的王進副教授介紹了與中國科普研究所聯合開展的我國農民工子女科學素質相關調查的研究結果。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的碩士生陳微笑分析了當前我國大學科技傳播教育的情況并提出了切實的建議。中國科技館的李立工程師就如何在兒童中進行氣候變化的科學傳播,做一個對未來負責的公民開展探討。團員們的表現贏得了同行的贊許。同時,他們廣泛了解國際科學普及和傳播的新概念、新模式和新動態,并積極參與焦點問題的深入探討,產生許多思想碰撞的智慧火花。程東紅書記還作為會場主席主持了兩場分會。
6月26日上午8點半,《社會背景下的科技傳播》舉行新書發布,這是此次國際會議最重要的活動之一。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鄧楠為該書作了前言。程東紅作為該書的主要編者之一出席了發布儀式。在儀式上,程東紅表示,希望讀者能夠在讀書中進行批判性的思考,共同促進科學普及和傳播事業的發展。當天下午安排的“哥本哈根挑戰”給團員們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創新的活動形式、有關“氣候變化”熱點問題的傳播策略的探討,引起大家深入的思考,將有益于今后工作的開展。
6月24~27日,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網絡(PCST)科學委員會還召開了兩次特別會議。程東紅作為該委員會的成員參加了會議。會議要求科學委員會委員們繼續支持基于互聯網的科技傳播資料共享平臺的建設,加強信息溝通和文獻資料的集成工作。委員們對《社會背景下的科學傳播》一書的出版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該書是回答科學委員會如何在國際科技傳播兩屆大會之間保持“活力”這個老問題的成功探索,是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網絡與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研究機構合作共贏的結果。經過認真討論和無記名投票,會議決定2012年第12屆大會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行,同意由哥倫比亞和巴西聯合提出的2009年在南美舉辦國際公眾科技傳播網中期學術會議的申請。
摘自中國科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