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飛速發展和汽車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國每年由于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也在隨之大幅的增加。汽車的被動安全性能也就自然而然的越來越受到廣大國人的關注。廠家也越來越多的把自己產品的安全性當作宣傳的重點,越來越多的世界最新的安全技術研究成果被引進中國,越來越多的中國的工程師和研發人員開始專注于這一領域。NCAP體系被引入中國,各種CAD、CAE以及碰撞計算軟件被引入中國。好像世界有的我們都有了,世界在做的事情我們也都在做。別人有LS-Dyna、Hyperworks、Madymo和Radioss,我們都有。別人在做整車碰撞建模、模擬、結構優化和數字假人(Dummy)建模,這一切我們也都在做。那么我們就要問,我們在汽車安全技術研發上還缺少什么。答案是:好像什么都不缺了。
碰撞的建模、模擬與結構優化以及汽車碰撞安全評價體系,這一切都是汽車被動安全技術開發這棵大樹枝和葉。真正支撐這棵大樹的根基卻并不太招人重視。其實如果要問這個根基是什么,那么就要自問一下,技術研發的根基是什么了。是現實,在現實中發現問題(problem identification),通過科學的手段解決了現實的問題。這是個技術開發的普遍過程。對于研發人員來說,首先要清楚的了解現實問題是什么,才可以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這個道理放在汽車被動安全技術的研發上,對于我們這些工程師,首先最重要的是清楚的了解在道路上發上了什么。然而每天甚至每一分鐘世界上都在發生著各種千奇百怪的交通事故,如何才能把握交通事故的主流,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方法都是建立本國的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通過交通警察、急救醫生和保險公司的合作將全國的比較嚴重的交通事故的全面、深入、詳細的信息記錄在數據庫中。經年累月這龐大的交通事故數據系統就成為了汽車被動安全研發人員了解本國道路交通事故特征,在現實中確定問題(problem identification)以及驗證最新碰撞理論的不可缺少的信息來源于基礎。同時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的建立還催生了一門新的學科,交通事故統計分析學。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在被動安全研究中的例子。
其一,現在很多人都在議論,新車安全評價體系到底能不能真實的反應汽車的安全性。現實生活中的交通事故千差萬別,不同的接近速度,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疊度。而評價體系中也就那么幾種實驗設置(crash configuration),如何能保證被測車輛在現實事故中的表現和評價體系的成績一致。這就不得不提,安全評價體系的設計思想了。現實中的事故千差萬別,如果為了全面驗證車輛的安全性就將車輛經來可能要面對的所有碰撞統統測試一遍,恐怕也廢掉百十輛車,不說價值幾百萬的邁巴赫,就是幾萬塊的QQ這一趟安全試驗下來也恐怕沒幾個人愿意承擔這個費用。所以只能用盡可能少的實驗設置來覆蓋盡可能多的現實事故類別,而且要盡可能將道路上的主流碰撞模式反映出來,也就是什么模式發生的頻繁,在什么速度的情況下發生碰撞的幾率大。而這一切都需要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的幫助。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評價體系中的偏置重疊率(overlap)為40%,而不是60%或20%的原因;為什么偏置碰撞的接近速度為56kmh,而不是其他的速度。當然實驗的設置還要考慮其他因素,但統計數據絕對是重要的決策基礎。而世界各地區的交通事故情況不盡相同,也就造成了各地區評價體系間的差異。
其二,被動安全的很多理論都要是通過對交通事故的統計分析來驗證才能被同行認同接受。比如有人提出在裝備了安全氣囊而且在碰撞中駕駛室基本沒有變形的情況下,汽車在碰撞中的速度變化絕對值(Delta V)是決定乘員受傷程度(MAIS)的主要決定性因素。那么如果他想讓同行們廣為接受他的這個理論,他就必須通過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的統計分析證明車輛碰撞速度變化(Delta V)與乘員受傷程度(MAIS)具有統計學意義上的高度相關性。
現在我們回到我文章的主題,我們中國的工程師根據什么來研發汽車安全技術,更具體些我們根據什么來研發針對中國的汽車安全技術。我們中國現在還沒有國家或區域性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而且現在好像也還沒有意向要建立這么個這么個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或者說我國還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的重要性。此外,技術和產品可以從國外引進,但把美國或歐洲的交通事故數據引進過來恐怕也有些不妥。畢竟美國、歐洲的地區車輛組成,個人駕駛習慣、交通法規以及碰撞模式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我國的研發人員發揚國際主義精神用歐美的事故數據義務針對歐美人民開發汽車安全技術,順帶著給中國人民做點好事,可歐美的事故數據實在不是我們能夠承受的奢侈品。美國的情況我不太了解,在德國如果需要德國的GIDAS (German In-depth Accident Study),每條有效的事故數據需要支付20歐元(相當于200多塊人民幣)的使用費用,而稍微有點統計基礎的人都清楚做個簡單的統計百十條數據都是不夠用的,更別說大規模復雜的統計了。
中國已經成為了汽車制造大國,中國也已經成為汽車消費大國,現在大家的目光是不是該轉向汽車技術的研發上了呢。中國是不是到了應該為成為汽車技術的大國而努力的時候了呢。有關部門和大的汽車企業是不是到了該考慮建立中國自己的交通事故詳細信息數據庫為自主的汽車安全技術研發提供平臺和支持的時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