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建設和發展企業核心能力問題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也成為戰略投資者關注和考核投資對象主要內容之一。但目前對于企業核心能力的認識各有不同,還限于較為初淺水平。許多人引用國外的觀點說明核心能力是獨有的,別人學不去偷不走等等。這種認識過于幼稚,不科學,同時不具實踐指導意義。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情況下,競爭對手并不一定要偷去或模仿復制你的核心能力,而是要超過你的核心能力,而且在掌握一定信息情況下,完全可以很快做到超越。從客觀事物發展的惟一性法則來講,也不存在獨有核心能力問題。對于健全的企業來說,從戰略上思考和認識核心能力的建設和發展才是正常的正派的。
(一)從企業戰略認識企業核心能力,首先要知道企業核心能力的功用和意義。
企業的核心能力有對外和對內兩方面功能,一是適應對外部變化,可以保證企業從容應對對手的挑戰。二是統一內部組織、策略、機制的重要依據等。因而,企業核心能力對于企業的發展有戰略意義,或者有發展導向作用,或者有發展平衡作用。核心能力不是一時一事的成功因素,而是較長時間面對各種變化的適應能力。從戰略角度認識企業核心能力,可以促進企業科學地全面地建設可持續發展體系和體制。由于不能從戰略角度認識核心能力,把它局限于競爭方面,就可能難以建設可持續發展體系或者事倍功半。
(二)企業核心能力的構成
企業核心能力不是單一技術或工藝裝備,而是由多項事構成的。
企業核心能力包括技術性核心能力,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思想指導性核心能力等等。
1)企業技術性核心能力,這是目前中國企業談的較多的。可能因為中國企業功力總體上處于制造領域,大多正在由勞動資源為主向技術資源為主的過渡初始階段,即使高科技企業也處于由專一突出技術向整體化過度初始階段中,所以更為關注技術和工藝的領先致于企業的生存和積累的現實突出作用。
技術性核心能力是對工藝服務體系來講的。在某一些產業中,技術工藝服務體系大致類同,其中某些環節的技術有高低檔之分。企業技術性核心能力指工藝服務體系中的某環節或某部分擁有獨特的自主知識產權,造成工藝服務體系更強,效率更高。在工藝服務體系中的軟件部分一般可以產生或構成核心能力,硬件部分只有在與這部分軟件匹配時才可成為核心能力。若沒有獨特的軟件,一般硬件部分不會成為核心能力。因為硬件都可模仿、復制、克隆、超越。
2)企業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
一些企業并無技術工藝上的專長或優勢,但善于組織,由此形成超越性的優勢,比如品牌、模式、管理等等。比如戴爾、恒源祥等等。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是通過把別人的技術工藝優勢或專長組織到自己的體系中并予以特殊的策略和管理,或者是把通常的不重要的要素經過新的排列組合,發生了1+1>2的作用。但是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以它特有的分配技術作為支持。
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比起技術性核心能力更有外向性,因此對環境條件要求較高。在中國市場經濟不發達、服務產業不發達的情況下,大多企業的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不易形成,往往只能在經濟交換發達的地區產生。這樣可以看到許多技術和生產很發達的中國企業在為外國公司打工,外國公司運用自己的核心能力把中國企業的優勢組織了。從優勢統籌理論中的優勢構成也可以說明。優勢構成是指組織優勢和被組織優勢,后者對自己的產出成本常常高于對前者的產出成本。
又比如吉利汽車的快速發展,先形成較強的組織能力,通過兼收并蓄的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把促使技術工藝提升的管理大大改造,從而取得了成功。
3)企業思想性核心能力
企業的發展無不受到其思想指導,不管從戰略規劃指導還是政策策略指導,實質上是思想的指導。思想指導的前瞻性和先進性、正確性對企業的發展及命運起根本的決定作用,即所謂的“決策失誤是最大的失誤”和孫子兵法講的“先勝而后戰”。若形成思想性核心能力則企業一定可以健康持續發展。比如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逐漸形成了思想性核心能力,對于局勢的把握和認識更高更遠,從而保持了主動。雖然在技術和組織方面對比國民黨都處于劣勢。這種思想性核心能力是建立在有特殊的技術特點和組織特點上,又指導了這些特點得到超常發揮作用。
許多企業的發展得力于正確的思想指導,但并不等于已經形成思想性核心能力。比如萬科公司的發展得力于當時對于形勢的正確判斷,并不等于有著思想性核心能力。若只從一時一事的成功上認識思想性核心能力,就會把它當作出個金點子。如聯想的發展過程中反映出有一定的思想性核心能力。
企業思想性核心能力產生要有充足的外部競爭環境和較高的內部文明環境及二者的統一。這在中國目前較少可能存在。常看到高科技企業內的流動性較大或者制造企業內研發部門的流動性大,皆因缺少相應的文明環境。一定的文明環境決定性制約思想性核心能力形成和作用發揮。
4)企業培養和形成核心能力過程一般是由低到高,由形成技術性核心能力逐漸上升到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再上升到思想性核心能力。這是從總體上說的。在特殊條件下,尤其是高科技企業則不一定走此程序。
因此,從全局上看,中國企業要形成各自的核心能力,要有一定過程和基礎條件。資本市場的發展,對于中國企業完成這一過程會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企業核心能力的提升會促進企業競爭方式的轉變
企業在市場環境中總要以一定的競爭方式生存。一般來講,競爭方式有沖突競爭方式、充分競爭方式、全面競爭方式和超越競爭方式等等。企業競爭方式的轉變直接與企業的發展和增長有關,主要反映了企業的發展而不是增長。
有人以為藍海戰略是超越競爭方式。實際上不正確,超越競爭方式不是對同一市場上的競爭對手說的,而是對自己講的,對自己的思想、組織、管理、分配講的,不僅是改變自己,更是發展超越自我。
企業核心能力的形成,影響了它的競爭方式。一般來說,技術性核心能力影響到沖突競爭方式和充分競爭方式的關系,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影響到充分競爭方式和全面競爭方式的關系,思想性核心能力影響到全面競爭方式和超越競爭方式的關系。企業核心能力越強則適應和運用兩種競爭方式越有力,企業核心能力層次越高,則向更高競爭方式過渡越快。比如許多中國企業擁有某種專利技術,但缺少組織策略性核心能力,它只能采取沖突競爭方式,擴規模、價格戰、占市場,在極小范圍延伸到充分競爭方式,不可能變革經營模式。
(四)企業核心能力與人才的關系
企業核心能力是由人才來掌握和體現的,因此,企業人才表現為技術性人才、組織策略性人才和思想性人才等等構成。大凡人才不是單一的,技術性人才在思想上也會有獨到見解,但人才之間有差異,在不同條件下分別開來。這決不是說由于核心能力的層次過渡可以把人才分為高下,因為核心能力的層次過渡是相互依托的、互為條件的、循環的、不斷提升的。但必須認清企業人才建設發展不可單純化,要多樣化與開放,要避免“近親繁殖”的同質化。
企業核心能力建設規定了企業人才發展的方向和要求,反過來,企業人才發展又制約了企業核心能力的范圍和功用。目前中國企業極缺少組織策略性人才,思想性人才幾近空缺。企業重視眼前利益和眼前機會,重視收入效率性技術開發,輕視未來機會和權利發展體系性技術研究,這就不僅僅大大妨礙了人才發展的構成合理化,而且大大局限了中國企業的提升式可持續發展,會長久地局陷于增長式可持續發展。這樣發展不符合“十七大”的精神。
推進企業核心能力建設與人才發展的關系不斷提升,屬企業戰略問題,是企業戰略方向選擇的重要依據,應從企業戰略發展上深刻認識。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戰略管理咨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