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投行報告披露的數千億元經濟刺激方案引起軒然大波,但卻無人識其真偽。不過,一向以穩健為綱的財政政策,確實已經有了積極的意味。
上周,本報多方求證獲知,高層的確在考慮擴張性財政政策方案,目的是“適當緩一緩”緊縮政策,防止經濟下滑。這一方案涉及的金額大約是3700億元,其中包括2200億元新增支出和1500億元的減稅計劃。
消息人士稱,方案已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層面獲得認可,還需要財政部等部委進一步細化,再交國務院批準。不過財政部官員稱,還沒有聽說相關方案。
在雪災和四川地震之后,財政預算內可靈活支配的資金只剩數百億元,這意味著,如果年內啟動經濟刺激方案,只有動用超收收入。
求證經濟刺激方案
8月19日,摩根大通(亞洲)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在他的一份報告中披露,中國高層領導人正在考慮一個2000億-4000億元人民幣的經濟刺激方案,包括減稅和穩定資本市場以及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政策。
這份報告并未得到任何官方人士的證實。但報告發表次日,中國股市暴漲。隨后,報告在學界引起了廣泛爭議。
本報多方求證獲知,一個類似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方案確實在考慮中,但目前尚沒有最終的定論。
財政部官員稱,他們已經知道有人出了這個“主意”。不過這位不具名的官員說,出主意和落實到預算是有距離的,財政部的政策應該是根據整個經濟的需要――如果中國經濟下滑明顯,需要通過政府支出去刺激經濟,從程序和資金來源上是可以實現的。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的一位官員說,現在確實在考慮這樣的政策,目的就是緩一緩緊縮政策,防止經濟下滑。“雖然通過非正式途徑流出了部分數據,但并不影響高層研究這一方案”。
本報獲知,有關方案在中財辦層面獲得認可后,還需要經過財政部等相關部委的細化,并報國務院批準,而減稅等政策的落實,還需要全國人大審議通過。
目前討論的擴張性財政政策方案,涉及金額大約3700億元,包括1500億減稅計劃和2200億新增支出計劃。
據權威的市場機構透露,減稅計劃包含了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出口退稅、中小企業稅收優惠等幾個方面,總額涉及1500億元。
新增支出幾乎包括了民生和投資等主要領域。如社保支出450億元、農業460億元、科技教育380億元、公共建設350億元、國企補貼80億元、能源、大宗商品進出口補貼280億元,等等。
不過,如果這一政策在年內落實,將會面臨的問題是,預算內已沒有多少可用資金。
目前預算內可以調動的只有預備費和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今年預備費安排350億元,因為雪災、地震等災害的發生預備費已經支出所剩無幾,預算穩定調解基金還剩432億元。財政部官員說,如果超出了這個范圍,就要動用當年的超預算收入。
但令財政部擔心的是,現在預算收入能比支出超多少還是個未知數,“不能說上半年超,全年就超很多,沒那么簡單。”上述官員說。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3.4萬億元,同比增長33%,收支相抵盈余1萬億元。
財政部8月22日發布的消息稱,今年7月份,全國稅收總收入完成5323.25億元,同比增長13.8%,但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9.3個百分點,比今年上半年回落了19.7個百分點。
在財政部看來,減稅計劃已經沒有多少空間。財政部官員表示,財政部門已經做了一些調整,比如企業所得稅稅率已經下降,最近重新提高了一些紡織品的出口退稅,個人所得稅起征點上半年剛調了一次。在地震災區,很多稅種的稅率也降低了。
激辯擴張財政政策
由于預期大部分資金不會像多數人想象的以刺激投資為主,而是更多用于社保、科技教育、農業等領域,在渣打銀行經濟學家李煒看來,不能由此判斷,這是一個積極的擴張的財政政策——450億元的社保支出并不能直接進入市場,拉動消費,而350億元的公共建設支出所占比例太小。
不過,國家信息中心中經網首席經濟師梁優彩認為,雖然現在提出的是穩健的財政政策,但動作上完全可以更積極,畢竟現在保經濟增長是第一位。“是時候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去刺激經濟了”。回想這半年來參加的會議和聽到的各種官方發言,他判斷,這個方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第四季度GDP很有可能下滑到9%以下。”梁優彩說,這也是國務院高層最為擔心的。所以,適度擴張的財政政策被認為正合時宜。
中國政府上一次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是在1998年。經歷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中國經濟出現大幅下滑,為防止進一步下滑,中國政府展開了一輪固定資產投資高潮。從年初制定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調整為增加14.8%。
不過,這一次梁優彩認為應該刺激消費而不是固定資產投資。因為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必然會限制消費,儲蓄率下不來,需求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很難進行,將會愈加失衡。
從目前的預期來看,固定資產投資的確會很小,大部分會用在社保、農業和教育等領域。李煒認為,這個政策并不是很直接,不是說投了1元能產生1元的消費,生產1元的產品,不能形成這樣的循環。
李煒因此懷疑,方案的動機可能并不是刺激經濟,而只是對超收收入的支出安排而已。
積極政策為時過早
渣打銀行的經濟學家們認為,出臺這一政策在時點上為時過早。
“現在我們的貨幣政策相對還是緊縮的,這時適度放松是應該的,但我們認為應該適度松貨幣。”李煒說。
根據渣打銀行的調查,目前企業投資意愿很高,只是苦于沒有資金來源,那么適度放松一下貸款,問題就得到解決,可能跟采取財政政策效果是一樣的。
渣打的考慮是出于他們對中國經濟的判斷。渣打認為,中國經濟從2009年開始可能下滑速度加快,企業和個人的投資意愿會下降,那時需要政府來出面刺激消費。現在企業和個人有消費意愿的情況下,政府不應急于代替企業和個人進行消費。顯然在他們看來,這個政策沒有用在刀刃上。
外國投行的觀點并不能代表國內學者的想法。
梁優彩認為,政策是有時滯性的,所以出臺要超前一些,如果經濟真的已經下滑了,再出臺刺激政策就晚了。
在金融危機肆虐的1997年底,中國政府制定1998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為10%。梁優彩曾給當時國務院領導寫信說,如果不采取更積極的政策,經濟將會下滑到6%以下。
后來固定資產投資增加到14.8%,但政策落實已是1998年6月。梁優彩認為,那次政策啟動還是有些慢,所以也導致1998和1999兩年,中國經濟增長低于8%。
在他看來,貨幣政策已經局部做了一些調整,但仍然是緊縮的貨幣政策,這時,財政政策就應該更積極一些,起到刺激經濟的作用。
李煒并不愿意把現在的中國經濟環境與1998年相比。他認為,1998年中國面臨的是危機,而這次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并沒有形成很嚴重的影響,經濟只是處于下滑趨勢中。他認為,1998年,中國是在使用貨幣政策無法解決危機的情況下,才采取了財政措施,而現在中國是有貨幣政策空間的。
不是救火措施
盡管如此,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擴張財政政策方案本身并不意味著政府政策發生了180度的轉變。
3700億元的資金占GDP的1.77%,不算很多,所以李煒更確認,這并不是市場所說的救火措施。應該是著眼于長期的可持續的,以完善經濟增長結構為宗旨的對策,并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措施。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財稅研究室副主任楊志勇說,財政政策一向作用很快,但決策過程很長。1997年7月爆發金融危機,中國在第二年6月真正開始積極政策。同樣,從去年底我們就在說財政政策要擴張,現在還沒有動作。
梁優彩認為,政府正在緊密地根據經濟周期調整政策。中國連續幾年采取緊縮政策,到去年底還提出“過熱”、“雙防”,但今年二季度經濟開始下滑,政府的政策馬上有所放松,除了貨幣政策局部調整后,考慮出臺這樣的財政政策方案,表明宏觀調控已經走向成熟。
這個政策的效果多長時間能顯現?李煒預測:“一般什么時間把錢花出去什么時候就有效果,效果顯現從政策出臺這個信息一出來就有效果,這是第一輪,在此之后的一到兩個季度,隨著政策的落實,會帶來第二輪的刺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