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長期主要依賴銀行貸款,缺乏直接融資手段。利用銀行間市場拓寬中小企業融資若得以實現,或許將成為另一重要渠道 CFP圖 制圖/張逸俊
中小企業的困境引起了各方的注意。繼前日三部委發布改進小額貸款,提高小額貸款額度的通知之后,昨日財政政策跟進出手。
財政部昨日表示,為幫助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中央財政將加大支持力度,安排中小企業專項資金35.1億元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
35億資金的示范意義
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中小企業占中國企業數量的90%,用工人數的80%和利稅的50%,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事關重大,目前幫助中小企業在議事日程中已經提高到一個很高的優先度,預計一系列扶持政策將陸續出臺。
由于遭遇了原材料成本上升、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人民幣升值和從緊貨幣政策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中國的中小企業目前正面臨困難。據官方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共有6.7萬家中小企業倒閉。
劉桓表示,中小企業對解決就業的貢獻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是非常重要的。此前7月初,中央高層領導人先后到多個沿海省份考察,參觀的大多數都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而前日三部委發布的文件當中,促進就業在文件名字中被明確提出。
對于新增的35億元如何花,財政部在昨日的文件中并沒有明確的說法,但是劉桓表示,此次35億元可能通過兩種方式來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一種是對中小企業的貸款進行補貼,即財政貼息的方式,另外一種是通過政府投資公司直接投資中小企業。
財政部也表示,近年來財政部先后設立了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和中小企業平臺式服務體系專項補助資金等六項專項資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截至2007年末,中央財政已經累計安排專項資金近170億元。
通過資金運用,中央財政充分體現了鼓勵科技創新和走出去的政策導向。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分別占76.5億元和58.8億元,兩者共計135.3億元,占全部資金接近八成份額。
“此次財政35億元的示范意義將大于經濟意義,”劉桓表示,“解決哪些類型、哪些地區企業的問題,中央財政將通過35億元財政資金的使用來給出答案。”
需財政、金融政策結合使用
為減輕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稅收負擔,中央財政近年來還出臺了一系列針對中小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
其中包括新企業所得稅法中規定小型微利企業按照20%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征收,提高增值稅和營業稅的起征點以及近期提高紡織業等企業的出口退稅稅率。
盡管如此,仍有不少企業感到稅負較重,劉桓認為,當前財政政策必須和貨幣政策金融政策結合使用。
以企業所得稅為例,兩稅合并之后內資企業的所得稅稅負從33%降到了25%。2008年是實施新《企業所得稅法》的第一年,但是由于企業所得稅實施匯算預繳,稅負下降的好處要到年底才能顯示出來。
“而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是企業資金鏈的斷裂,很多剛開辦的企業還沒有實際投入,生產就無法繼續了,當務之急是如何讓中小企業活到年底。”劉桓表示。
日前,央行、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改進小額擔保貸款 積極推動創業促就業的通知》,個人小額貸款上浮3%,勞動力密集型小企業新發放的小額擔保貸款的最高額度從100萬元提高到200萬元。
財政部昨日也表示,為了支持完善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體系,中央財政自2006年起在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中安排專門支出用于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開展,逐步建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損失補償機制。
財政部相關統計顯示,2006年至2007年,中央財政共安排2.38億元,支持了266家擔保機構。2006年開展的中小企業擔保業務總額約700億元,占全國擔保機構擔保業務總額的22%。2007年中央財政安排1.88億元支持的188家擔保機構,約占全國擔保機構總戶數的5%。
2008年,中央財政預算將安排2億元支持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業務。此外,對納入全國試點范圍的非營利性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再擔保機構,對其從事擔保業務取得的收入,3年內免征營業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