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南省礦產儲量評估師組成的專家組近日評審認定,位于海南省保亭羅葵洞的鉬礦資源儲量為25.4萬噸,潛在經濟價值1000億元左右。這是該省迄今發現的最大有色金屬礦床,在全國探明的鉬礦床中排名前十位。
一下子就發現25.4萬噸鉬礦,我們應當高興才是,可是一想到中國的稀土和從外國進口的鐵礦石,卻怎么也讓人高興不起來。
中國稀土占據著幾個世界第一:總儲量世界第一;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占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中國產量的60%用于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
高技術兵器幾乎都有稀土的身影,而且稀土往往集中在使這些武器化腐朽為神奇的最關鍵部位。日本科學家曾夸口說,如果不用日本芯片,美國巡航導彈的精度就不是10米,而是50米。不過,這些微電子芯片、高強度鋼如果缺少了稀土,可能就無法制造出來。中國稀土產量占據世界產量的絕對比重,照理說應該在價格上有決定性的話語權,可是事實并非如此。
中國在稀土價格方面不但沒有話語權,而且價格還有下降的趨勢。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可是平均價格卻被壓低到當初價格的64%。純度為99.9%的氧化鈰僅為18元/公斤,只是生豬收購價水平。
另一方面,中國進口量占國際貿易一半左右的鐵礦石卻是年年大幅度漲價。2008年8月,中國鋼鐵企業更是同意力拓公司高達96.5%的鐵礦石價格漲幅。
很重要的稀土價格不斷下降,存量比稀土多的礦石卻年年漲價,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一是外國超額存儲稀土。一些國家政府撥款超額購進,存儲在各自國家的倉庫中,價格上漲時則停止采購使用庫存,待降價時再行購進,造成中國稀土出口價格低。
二是我國自己盲目的開采。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生產無序、競爭無度,必然會造成中國在擁有對稀土資源壟斷性控制的同時,卻沒有定價權。
外國拿著重要的中國稀土,卻控制著中國稀土的價格,而我們的有關部門還沒有引起重視。不是嗎?在海南發現大鉬礦后,擁有該礦探礦權的海南金洲城鉬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計劃建設一個日處理礦石量3萬噸的選礦廠和年處理礦石量1000萬噸的大型礦山。如此只為了暫時的經濟利益而沒有長遠的國家戰略目光,能不讓人擔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