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創新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
回憶改革開放30年來通用機械行業的發展歷程,隋永濱認為,技術創新是推進通用機械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按照技術發展特征可以把通用機械行業發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上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改革開放初期,國內掀起與國外合作的熱潮,積極引進國外相對先進的技術和設備,直接推動了通用機械行業的大發展;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初,外國公司對技術更加重視,與其開展技術合作難度很大,許多外國公司更愿意在中國投資建廠,把中國變成其制造基地。而此時的國內企業在技術上大多沿用上世紀70年代的國外技術,二次創新不足,引進技術受阻,自主開發又難以實現,從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通用機械行業發展速度放緩,企業競爭力下降,難以參與國際競爭,這是第二個階段。第三個階段是十六大國家提出振興中國裝備制造業,鼓勵機械制造行業發展,提倡建設創新型社會,在政策推動和政府鼓勵下,通用機械行業開始新一輪快速發展,通過科技攻關、消化吸收引進技術和技術改造,通用機械行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形成了集設計、制造、科研、教學和技術服務等門類齊全、規模龐大的工業體系。經濟規模近5年均以30%左右的速度快速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了一大批成套設備和重大產品,具備了承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任務的能力。
宏觀經濟環境
為行業發展提出更高要求
隋永濱表示,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通用機械行業雖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積累了做強的基礎,但是在高速發展過程中,通用機械行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比如產業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國內的通用機械基本上還停留在低端產品上,重復制造、重復建設現象嚴重。二是產業集中度不高。通用機械行業規模以上企業上萬家,但是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形成幾個可以引領行業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三是企業間的競爭還停留在價格戰的層面上,有的企業為了占領市場,不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參與競標,這種混亂的市場競爭格局,導致中國通用機械業雖然經過30年的發展,但始終沒有形成合力,致使中國通用機械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得不到很快提升。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通用機械行業還沒有很好地解決自身矛盾的時候,又逢全球經濟受美國次貸危機影響增長放緩、市場需求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金融機構銀根緊縮等諸多不利因素共同作用,讓通用機械行業應接不暇,有一些企業出現利潤下滑、資金緊張的狀況。隋永濱認為,宏觀經濟形勢給通用機械行業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良性發展帶來了難度,但這也正是考驗企業提高核心競爭力、顯示真水平的關鍵時刻,經過大浪淘沙,中國通用機械行業將更健康、更具國際競爭力。而從當前市場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有龐大的內需市場支撐,對通用機械需求的總量仍將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旺盛期,這是通用機械行業長期良性健康發展的市場基礎。不過,隋永濱也提醒企業,從宏觀經濟發展趨勢來看,目前整個經濟走勢還在下滑,通用機械行業最困難的時候還沒有到來,只要扛過最困難的時候,中國通用機械行業必將迎來新一輪快速發展。
節能與創新
是行業做強的關鍵
談到通用機械行業未來發展趨勢,隋永濱表示,從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經驗來看,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打破通用機械行業發展瓶頸的關鍵。創新的主要方向是節能環保,節能環保是全球工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也就是說,掌握了最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就掌握了未來市場的話語權。創新的主要方式有三種:一是原始創新,二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三是集成創新。集成創新是自主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它把各個已有的技術單項有機地組合起來,融會貫通,構成一種新產品或經營管理方式,創造出新的經濟增長點。集成創新的主體是企業,目的是有效集成各種要素,更多地占有市場份額,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在現代社會化大生產過程中,產業關聯度日益提高,技術的相互依存度增強,單項技術的突破再不能獨柱擎天,必須要通過整合相關配套技術、建立相應的管理模式才能最終形成生產力和競爭力。在這種背景下,從某種程度上講,集成創新更具有持續的優勢,在現代科技發展中,相關技術的集成創新以及由此形成的競爭優勢,往往遠遠超過單項技術突破的意義。目前,通用機械行業已經有一些企業開始注重集成創新,并具備了成套產品向國外出口的能力。
此外,企業還要提高在大項目上的配套能力,特別是在核工業、煤化工領域等國家重點大型項目上,國產品牌要發揮應有的作用。
隋永濱還認為,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通用機械行業要加大整合、重組力度、提高產業集中度。他強調,產業重組、改制及組建集團必須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要慎重對待外資、外來民營資本甚至國字號大公司的收購行為,判斷標準應為是否有利于國家經濟安全,是否有利于企業和行業的發展;二是要珍惜本地區已在全國具有比較優勢的企業,特別是對在改革中遇到暫時困難的行業排頭兵企業,要給予必要的扶持和協調,保護來之不易的比較優勢;三是聯合重組應符合行業的發展規律和經濟規律;四是以成套產品或重大產品為龍頭,形成協作配套關系;五是量大面廣的產品宜規模化生產。用奧運精神辦好流機展
由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主辦、備受國內外流體機械業界關注的“第四屆中國國際流體機械展覽會”目前各項籌備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本屆展覽會的主題是“節能、環保、和諧、發展”。伴隨著奧運史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北京奧運會”的圓滿成功,“第四屆中國國際流體機械展覽會”也必將成為國際流體機械專業展覽史上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專業化最強、效果也最好的權威展覽。
“2008第四屆中國國際流體機械展覽會”權威指標:
●國際最大規模流體機械專業展
總展出規模達3萬平方米,400多家國際國內企業參展。分泵、閥門、風機、壓縮機、氣體分離和凈化設備、分離機械、配套減變速機6大版塊以及國際展區隆重展出。
●展出水平國際一流
包括美國通用電氣公司(GE)、日本荏原公司(EBARA) 等在內的60多家國際一流企業和知名企業直接參展或以其在中國的投資企業參展,將展示最新的先進產品和技術。
300多家國內流體機械制造業重點骨干企業悉數參展,展出最新研制出的產品和開發出的高新技術。
●最佳技術、商務交流與合作平臺
展覽會得到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前身國家冶金工業部)、中國石油(601857,股吧)和化學工業協會(前身國家化學工業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前身國家機械工業部)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展覽會將廣泛、定向邀請電力、冶金、石化、環保、煤炭、輕工、紡織等各領域的用戶、國內外工程設計院和工程公司、國內外貿易采購商及投資商等參觀展覽會。
預計屆時將有6~8萬人次業界人士參加展覽會。
●高水平主題國際論壇
為加強供需間、國內外、產學研的專題交流與合作,展覽會將舉辦第二屆國際閥門技術發展論壇和第三屆國際風機/壓縮機技術發展論壇。
●權威主辦
中國通用機械工業協會(簡稱中通協,CGMA)是流體機械等通用機械制造業在中國惟一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擁有境內會員2000余家,代表著中國通用機械行業的主體,其宗旨就是通過服務,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中通協按照專業劃分,下設有泵業分會、風機分會、壓縮機分會、閥門分會、氣體分離設備分會、氣體凈化設備分會、分離機械分會、真空設備分會、減變速機分會、干燥設備分會和溶解乙炔設備分會;總部設有綜合部、人力資源部、信息與規劃部、科技與標準部、國際合作部、展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