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已經或即將上馬的二甲醚項目產能已達每年400萬噸,但其作為車用替代能源的相關配套標準和法規卻尚未出臺。缺少“出生證”的二甲醚產業因此面臨兩難境地。這是在上海舉行的“第三屆國際二甲醚會議暨第五屆亞洲二甲醚會議”上傳出的消息。
國內二甲醚行業的領軍企業新奧燃氣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飛透露,目前新奧集團已經打通了從煤到甲醇,再到二甲醚的煤基清潔能源產業鏈。與由天然氣制二甲醚的技術路線不同,以煤為原料制二甲醚,可以利用我國豐富的煤炭資源。這樣一來,二甲醚的價格受國際天然氣和石油價格的聯動影響將有所減少,這對我國大規模推廣二甲醚作為車用清潔能源有著重要意義。
二甲醚是替代液化石油氣LPG的理想車用燃料,還可以與LPG摻混使用。目前,二甲醚在機動車上使用的試驗在全國各地廣泛進行,收效良好。上海從去年起在147路公交線路上也投用了部分二甲醚公交車試點,且建起了二甲醚車加注站。但是,由于相關的條例和法規還未出臺,二甲醚替代LPG并未獲得最終的“出生證”,這使得二甲醚的車用至今停留在試點階段,尚在大規模推廣的門檻之外,大大制約了這一新能源的普及。
據了解,此前國內已出臺了兩個二甲醚標準,一是國家發改委2007年4月發布的“行業產品標準”,二是建設部2007年8月21日頒布的《城鎮燃氣用戶二甲醚標準》,但上述標準都沒有涉及二甲醚的實際應用。業內人士指出,目前二甲醚的國家標準正在制定中,但還需要二甲醚與LPG配氣的標準以及儲運標準配套。這些標準出臺后,將形成一個完善的二甲醚標準系列。
正當整個二甲醚行業切盼“出生證”的同時,由于國際油價高企的刺激,二甲醚產業正在提速發展,進入了一個“井噴期”。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內不少企業同時盲目上馬二甲醚項目,隱伏著產能過剩的風險。據悉,到2010年,國內二甲醚的設計產能將達到400萬噸。許多企業本身沒有分銷渠道,但也大量生產二甲醚,這在“出生證”尚未出臺的前提下,顯示出很高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