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鄭州天然氣4年調價軌跡
2008年10月1日,鄭州燃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燃)發出民用燃氣限購令。措施一出,即遭到市民的一片質疑,其焦點問題直指鄭燃是否以此謀求曲線漲價之目的。
事實上,早在2005年7月,伴隨著水、電等公用事業的扎堆漲價,鄭燃也以供氣企業價格上調,天然氣成本上漲等理由,向鄭州市物價局提交了調價方案。然而,由于當時公用事業商品調價種類過多,天然氣調價方案擱淺。
那一年,國家發改委在全國范圍內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也是自1997年以來天然氣價格的首次變動。
2005年10月15日上午,鄭燃再次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西氣”入鄭兩年后,鄭州再現氣荒。隨即向外界放出價格上漲信號,并再次向市物價部門提交調價方案。調價理由是,鄭州當時需氣量超過3億立方米,供氣缺口近6000萬立方米,而鄭州市居民用氣每立方米1.6元的價格也低于同期全國部分城市價格,不利于鄭燃尋求氣源。然而,由于種種原因,這次調價也無果而終。
2006年初,國家發改委第二次提高天然氣出廠價格。當年2月17日,鄭州市物價局也再次接到鄭燃將民用天然氣漲至每立方米2.4元的調價方案。
短短9個月內,鄭燃三次向物價部門以成本增加等理由提交調價方案的努力沒有白費。2006年8月9日,在沒有變動居民用氣價格的前提下,鄭州市物價局正式公布鄭州市天然氣價格調整方案,經省發改委批準,工業用氣由每立方米1.8元調整為每立方米2.1元;商業用氣價格由每立方米2元調整為每立方米2.4元。
2007年初,鄭燃再次提交天然氣調價申請。當年6月,物價部門也放出消息稱年內民用天然氣可能調價。而且當年10月1日,《鄭州市燃氣管理條例》施行,鄭州市燃氣初裝費和維護費失去了收取的法律依據。大多數鄭州市民開始認為民用天然氣會因此漲價。
然而,2007年11月14日鄭州市政府下發有關通知,只是將工業用、車用天然氣價格上調。其中,工業用天然氣銷售價格由每立方米2.1元調整到2.5元。車用天然氣由每立方米3元調整到3.32元。民用天然氣、商用天然氣銷售價格暫不調整。
2008年2月,鄭燃又發出漲價信號,但仍未果。就這樣,鄭燃連續4年提出的民用氣漲價申請均被駁回,如此算來,鄭州市民用天然氣以每立方1.6元的價格,已執行了8年。
鄭州天然氣的8年未漲之痛
“我從副總經理做到總經理,申請漲價一直沒漲成。”10月8日,在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鄭州燃氣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金陸嘆了口氣,笑了,“我都覺得對不起員工。”
讓李金陸不平衡的是,對比鄭州的天然氣價格,目前,武漢居民生活用氣每立方米2.30元,大工業用氣每立方米1.35元,普通工業用氣每立方米1.82元,發電用氣每立方米1.25元,其他類用氣每立方米2.80元。而上海則采用了分時定價的模式,將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作為冬季用氣時段,其他8個月為夏季供氣期。在冬季,非居民用戶(主要指120萬立方米以下用戶)的氣價在基準價的基礎上上浮每立方米0.02元,到了夏季,則在基準價的基礎上下浮每立方米0.01元。
2006年3月,鄭州燃氣調價調研團赴南京、上海、杭州3個城市考察。考察得出的結果是,建議民用氣價漲幅不超過非民用氣價;對非民用氣價,建議定一個基準價和一個上下浮動的范圍。如果方案在聽證會上討論通過,鄭州燃氣就可以在浮動范圍內,對非民用氣價通過與用戶的討論制定,而不再需要舉行聽證會。
鄭燃準備充分利用非民用燃氣執行浮動氣價這一優勢,采取冬、夏分時定價的手段,冬季價格將比夏季略高一些。借此分流一部分工業、商業鍋爐采暖大用戶,迫使鍋爐采暖用戶在冬季用氣高峰期時改用其他更為經濟的替代能源,從而達到讓氣于民的目的,但此方案一直沒有通過。
天然氣銷售虧損與盈利之爭
10月8日,在鄭燃新聞發布會上,鄭燃宣稱自己面臨巨大成本壓力,由于購氣成本不斷增加,民用氣價格出現嚴重倒掛。自2001年到2007年,國家已經5次上調天然氣出廠價,但民用氣價格仍然沒有上調。
不過,鄭燃出售的大部分天然氣的氣源仍然來自西氣東輸一線和中原油田。而這兩家的供氣價格目前分別是每立方米1.3元和1.47元,仍然沒有超過每立方米1.6元的價格。只有少量的液化天然氣和壓縮天然氣采購價格分別達到每立方米4.5元和2.3元,對于現行民用氣價格來說,確實倒掛。
發布會上,鄭燃談到鄭州市民用天然氣價格低于北京、上海、武漢、濟南等城市民用氣價格。不過,相關人士指出,鄭州是西氣東輸工程的第一站,管道運價與運輸距離有關,距離出廠地越遠,價格越高。鄭州市相比較末端的上海來講的確存在著一定價格優勢。所以,天然氣氣價在全國來說應該是偏低的。
根據鄭燃的說法,鄭州燃氣供氣這一塊業務綜合起來是虧損的,在居民用氣和學校用氣方面每年就至少虧損6000萬元。
然而,根據鄭燃在香港交易所發布的2008年上半年公告顯示,鄭燃上半年純利超過8700萬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1.35%。其公告中稱,與去年同期相比,其集團總收益增長了18.94%,而其主要原因就是天然氣的銷售量增加。
“對于上市公司來說,半年的純利潤有這么多,而其增長幅度又這么大,業績應該說是相當不錯的。”證券分析師盧培天分析說。
發布會上,鄭燃稱為構建和維護燃氣管網及燃氣基礎設施,多年來,他們已經投入7億多元的資金。不過,會計出身的市民許先生為大家算了一筆細賬。僅按照鄭州市75萬天然氣用戶來說,每戶至少要向鄭燃繳納3500元的初裝費用。這筆收費已經達到26.2億多元。
昨日,就公司盈利和巨額初裝費用問題,鄭燃有關人員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稱,其盈利不僅包括天然氣銷售,還有其他產業盈利。這與其年報所稱并不相符。對于初裝費的問題,則未能給出明確說法。
公眾質疑限售民用不限商用
早在今年2月,鄭州燃氣方面就開始吹風,稱燃氣壁掛爐是用氣大戶,正在考慮階梯價位收費,公司高層劃出了界限:“比如鄭州居民用戶月均用氣20立方米左右,可以把30立方米劃為界限,超出部分使用階梯價位收費。”
事實上,在西氣入鄭之后,鄭燃徹底放開了天然氣安裝的手腳,天然氣的利用快速向冶煉、燃氣汽車、取暖、餐飲等方面發展,用氣結構中依次是商業用戶、工業用戶和燃氣汽車。原來占天然氣用戶90%以上的居民用氣,一下子縮減到30%左右。
如果從2005年開始算起,鄭州市2005年用氣總量為2.6億立方米,其中居民用氣只占1/3,共有56萬戶左右;工業用氣將近1/10,其余均為商業用氣。工商業用氣戶共有1200多家。到了2007年,鄭燃共有65萬左右居民用戶,而其工商業用戶囊括了1500多家賓館、酒店和40多家工業企業,另外,還有近6000輛天然氣汽車用戶,銷售天然氣收入占其總營業額的70%以上。
鄭州燃氣一位內部人士曾透露:鄭燃的盈利能力持續增強,除了不斷增加的用氣需求外,還有商業、工業及車輛用戶明顯增長,供氣結構不斷優化。尤其是商業及車輛用戶的天然氣價格已經與能源市場的價格接軌。他還透露,在未來,鄭燃還將不斷擴展住宅、商業、工業及車輛用戶的規模。
一位觀察者稱,在資源有限、居民用氣價格無法調整的情況下,民用限購不失為企業利益最大化的一項“良策”,很自然地將資源由低端客戶向高端客戶分流,限制居民用氣的同時,優先保障了商業與工業用氣客戶。同樣的氣源,后者的價格則比前者高出許多。
“鄭燃這一次限購民用氣,而對工商業和車輛用戶等高價用氣不限制,明顯有追求利潤的嫌疑。作為一個經營公用事業的壟斷企業,這樣對老百姓來說不公平。” 河南省社科院城市發展研究所所長王建國認為。
打破壟斷是平息限購的唯一出路
“天然氣限購事件引起公眾關注,這又一次證明公用事業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打破公用事業企業經營的壟斷,才是平息限購或者平息其他類似矛盾的唯一出路。”王建國說。
“限購、漲價很多都是公用事業企業借壟斷自肥的手段。政府應該動用手中的有形杠桿來嚴控壟斷企業的這種行為。”河南財經學院教授周正認為。
而對于鄭燃謀求漲價的問題,王建國認為這是一個不理智的做法。他說,隨著目前國民消費水平的一路追高,公用事業企業應該顧全大局,不能追隨其后,人為地推動消費水平繼續創新高,引發老百姓不滿情緒。“在CPI一直上升,通貨膨脹壓力巨大的大環境下,鄭燃的漲價意向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是非常不合時宜的。”王建國反復強調這一點。
河南省社科院副院長劉道興也認為,積極推進壟斷部門參與市場競爭,形成合理的定價機制,才是解決公用事業漲價與市民承受能力之間矛盾的有效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