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名譽主任李德水在談到當前油價與對策時說,中國在2007年煤炭消費量占全球煤炭消費總量的41.3%的狀況下,仍是世界排名靠前的石油消費國,這確實值得認真地反思。李德水指出,我們必須下最大的決心控制石油的消費。在這方面我們的潛力是很大的。我們在努力勘探開發石油資源和積極利用國外石油資源的同時,必須把節油降耗提到戰略的高度,通過技術進步和結構調整,并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及強有力的經濟政策,把石油消費量較大幅度地降下來,確保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童曉光介紹了對中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童曉光說,21世紀是能源多元化的時代。估計整個21世紀都是多種能源并存,既有礦物能源,也有非礦物能源。大概在2050年左右,其他能源可能會超過化石能源。所以,在2050年以前這半個世紀仍然是化石能源占主體。童曉光算了一筆賬:假定世界的常規石油產量按年1%的速度增長、非常規油按照8.0%的速度增長,如果不考慮現在的石油出口國自身對能源需求的增長,那么今后全球石油可供貿易的量一共就只有3.5億噸。這就是全球石油可能交易量的“頂板”。為此,童曉光建議首先要節能。
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助理褚玦海認為,現在的國際原油價格不能完全反映亞洲或者中國的精確現貨市場價格和短期之內的價格。現在亞洲經濟快速發展,地區經濟總量和貿易貿易額都很大,經濟互補性也非常強,除了北美、歐洲,亞洲地區應該產生一個重要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能源、石油的定價中心。
中國能源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郝鴻毅認為,未來二三十年,傳統的三大化石能源仍將是全球的主要能源,但是油氣尤其是石油所占的比例將會逐漸開始下降。經過綜合分析,2010年到2026年全球將步入石油產量的高峰平臺期。因此,從未來發展的角度看,無論是中國的石油公司還是外國的石油公司,無論是國家石油公司還是跨國石油公司,下一步發展中,應該著重考慮如何建設綜合性、國際化能源公司的問題。
論壇上,其他專家學者還分別從中國新能源開發與節能減排、國際油價走勢分析、石油公司國際化經營中的挑戰與應變措施以及中國在深水油氣開發與全球石油市場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角度對中國能源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