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德國藝珂研究院主席沃爾夫岡?克萊門特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的專訪,克萊門特有著資深的媒體從業經驗,歷任過多家德國報紙的主編職位,也曾經在德國政府中擔任經濟和勞動部長。在轉入研究角色后,克萊門特將重點放在了勞動力市場和勞動力成本上。18日,《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正式頒布,成為年初頒布的《勞動合同法》有力補充,也成為克萊門特持續關注中國的原因。
《第一財經日報》:你如何看待中國政府剛剛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
克萊門特:我很高興聽到這個消息,此前我在上海參加中國學論壇期間,還沒有這個條例的出臺。這讓之前的《勞動合同法》變成了一部可以執行的法律。我在中國期間,很多企業界人士都提到這部法律,他們覺得這部法律會導致勞動者出現好逸惡勞的情況,不過從現在新的規定看,中國政府是早就考慮到這個問題了。比如,“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這樣的情況雇傭方可以解除合同,這都解除了各家企業的憂慮。
《第一財經日報》:在《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中,關于勞動力派遣也有了明確的規定,第三方公司在維持勞動力市場穩定方面究竟會起到哪些作用?
克萊門特:我想說說德國的情況,在德國是由社會協作機制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這一機制中包括工會、雇主、行業協會、勞動者,甚至社區等多方來進行協調,再商議出一個令勞資雙方都能夠滿意的雇傭合同。這個機制在保障勞動者權益,和維護公司的權益方面都起到了良性的作用。因此,我看好第三方組織來介入勞動力市場,不過,中國的市場有其特色,政府在通過立法手段來規范勞動力派遣等行為,并不是阻礙這個市場發展。
《第一財經日報》:中國今年新的《勞動合同法》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在中國這樣高速經濟增長的情況下,動力源自大型企業,通過立法增加了企業成本是否合適?
克萊門特:我認為這些保護是必須給工人的,尤其是一些鄉鎮企業中的工人,他們非常需要保護。
新法只是在原則性問題上給出規定,接下來的任務很大部分是雇主和雇員在執行中商討并達成一致。在德國是由社會協作體制來達成合同方面的一切問題,中國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新法的出臺非常必要。
《第一財經日報》:勞動力價格的上升,對于中國這樣的全球制造業中心,會不會降低它的競爭力?
克萊門特:我認為這是正常現象,中國一直保持著近12%的增長率,很多勞工在這一增長率中貢獻了自己的價值,雖然目前全球經濟正在放緩,但我很難說中國已經將勞動力的成本優勢釋放完畢。
每年中國有約500萬畢業生涌入勞動市場,但中國人力市場仍是供不應求。目前包括內資銀行、工業集團以及來自世界其他地區在內的各種投資人,都不惜高薪聘請具備各類語言及專業素質人才。另一方面,中國也面臨一個高失業率的問題,該問題主要出現在中國農村,約有超過一半的中國人口生活在農村,據估測其失業率高達30%。
從長期來講,勞動力價格的上升,趨勢是必然無疑的,歐洲投資人對這一發展趨勢也會表示積極贊成。據我們預計,通過較高的透明度和有效的法律保障,投資人將從他們在中國的投資中獲得更高的收益。
《第一財經日報》:對于中國建立一個開放性的,可以自由流動的勞動力市場,你有什么看法?
克萊門特:勞動力市場的開放是相互的,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美國家開放程度非常高。中國現在非常需求這些市場對中國的開放;但相反,中國對于外國的流入確實限制比較多,從長遠來看,中國的情況正在改善。中國政府正在決定開放程度和步驟,但是我想告訴使用中國勞動者的投資人注意,我們必須意識到中國市場未來將不再是一個低價位、低勞動力成本、低技術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