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看病貴,是我國多年來民怨最多的社會問題之一,而且隨著整體物價的上漲,人民醫療費用支出也越來越高不可攀,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制約整體國民身體素質的提高。政府和民眾共同呼吁醫療改革,但我國的醫療改革已經進行了20年,仍然找不到行之有效的辦法根除看病難、看病貴的頑疾。筆者班門弄斧,淺談目前醫療體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實為拋磚引玉,還望專家、學者們能盡快為中國醫改開出良藥金方。
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不合理
所謂看病難,不但在農村、鄉鎮偏遠地區看病求醫難,在大城市同樣困難。究其原因,作為一個人口總數全球第一的國家,我國衛生、醫療資源本來就相對不足,截至2006年底,我國衛生機構床位數僅為351.2萬張。我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2%,而衛生總費用僅占世界總費用的2%左右。并且,先進設備、先進技術和先進醫療力量都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這就造成了農村人都到城里看病,小地方人都到北京上??床?,老百姓有個說法叫“全國人民上協和”,詼諧之中也倍感無奈呀。
醫院管理體制缺陷尚多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醫院還是公立性質的,公立機構的主要作用應該是為人民公益服務,但是由于政府對醫院的財政投入不夠,各大醫院紛紛“自謀生路”,追求經濟利益,藥品加價,過度治療,收受藥廠回扣,不僅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簡直是對患者的健康不負責任,有違醫務工作者的職責。
醫保惠民政策覆蓋有限
在不少發達國家,不僅實現了全民享受醫療保障,而且人民自負的醫療費用比例相當低。但我國目前醫療保險覆蓋的城鎮職工數為1.4億人,城市下崗職工、失業人員、低保人員、農民工以及少年兒童等群體基本沒有參加,看病主要靠自己掏腰包。有醫療保障的職工,自費部分也比較高。這就出現了很多老百姓得了病不看病,或者為了看病傾家蕩產。
這一切都說明我國的醫療改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任重而道遠。不過可喜的是,政府也在不斷出臺一些措施治理、規范醫療領域管理,近年來一些地方也因地制宜,見仁見智,各自試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并且取得了不少喜人的成績。
早在2005年5月份,衛生部傳出消息已基本確定取消醫院藥品加價,徹底改變醫院“以藥養醫”的局面,減輕人民看病時的經濟負擔。藥品加價是造成藥價虛高的根本原因,一旦取消不僅能為患者省下一大筆開始,還能使醫院在采購同類別藥品環節中減少、杜絕商業賄賂的發生。
從2005年開始,各地開始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發展出了包括集中采購模式、掛網模式、競價模式、藥房托管模式、打包模式等多種多樣的模式,當然醫改發展的方向要求我們有統一的藥品集中采購模式,目前尚不能實現,但藥品的集中采購的確對降低藥價,減輕患者負擔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河南省從2006年8月開始,在全國范圍內率先試行按單病種付費的制度,首批試點醫院3家,涉及30種單一性疾病。在經過一年零一個季度的試行以后,在2007年12月下旬,按病種付費試點擴大到39家醫院,并且試點病種也增加到100種。9月8日,河南省發改委聯合省衛生廳召開會議,全省按病種付費改革試點再次擴大,試點由39家增至100家。
按病種統一定價,有助于患者規劃醫療費用,讓患者花錢看病更放心更安心。這也不失為醫改可以參考的一個方向。
北京市從2007年9月開始時實行“一老一小”大病醫療保險制度,將醫保覆蓋范圍擴大到60歲以上老人和嬰幼兒,引起社會強烈關注,反響熱烈。這為全國其他城市的醫保改革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