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接管“兩房”,用《華爾街日報》的社論來說,“是我們這個歲月最嚴重的政治丑聞之一”。
撰稿?劉文越(發自華盛頓)
2008年9月7日,面對風雨飄搖的住房金融市場,美國政府緊急宣布,從即日起接管美國兩大住房抵押貸款融資機構房利美和房地美。此舉也成為次貸危機爆發以來美國政府最重大的一次救市舉措。
整整70年,美國房貸市場走過了一個“國有化-私有化-再國有化”的輪回。這個輪回對美國政府來說,完全是不得已而為之;而對信奉自由市場的人士來說,又何嘗不是一次歷史倒車!
禍根早已埋下
在資本市場,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有“颶風漢克”的美譽。《華爾街日報》評價他的風格是“喜歡埋頭于數據和細節中”,而且做事大刀闊斧,“他可能在下達命令數小時后就打電話了解進展”。
但在“兩房”問題上,保爾森也是幾度猶豫。
“兩房”的歷史,要追溯至羅斯福新政。1938年,羅斯福為促進住房市場的發展,設立房利美(FannieM ae)。主要業務是在美國住房抵押貸款二級市場收購貸款,并通過向投資者發行機構債券獲證券化的抵押貸款債券,以較低成本集資,賺取利差。身為壟斷型國有企業的房利美,自此成為供給美國房貸資金的總后臺。1970年,為加強競爭性,另一家姊妹型企業——房地美(FreddieMac)應運而生。
盡管“兩房”隨后被改組為私有企業,以營利為目的,但它們還是被稱為GovernmentSponsored Enterprises,簡稱GSE,意為“政府授權企業”,實際上享有“準國有”的各種特權。
按照私有公司運作,又背靠國家擔保這棵大樹。“兩房”在美國住房信貸市場可以說是呼風喚雨。其所持有或擔保的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約為5.3萬億美元,占到了全美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的一半。
隨著美國房市泡沫破裂,次貸危機危機愈演愈烈,“兩房”的地位更顯突出。投資者對風險高的“毒性”債券避之唯恐不及,為確保投資安全,他們都轉向有政府擔保背景的“兩房”。
但禍根早已埋下。為占據更多市場,在2006年房市破裂之初,“兩房”發放了更具風險性的貸款種類,其中包括 Alt-A貸款,這是一種介于優質和高風險之間的貸款,其發行對象為未提供全部收入或財產證明的借款人。
盡管Alt-A級貸款風險小于次級抵押貸款。但隨著次貸問題的嚴重,房屋價值的大幅下滑,Alt-A級貸款也難以獨善其身。盡管Alt-A級貸款只占“兩房”業務的10%,但在第二季度虧損中,來自Alt-A級貸款的壞賬卻占到了約一半。
盲目擴張,過度投機,帶來的則是滅頂之災。在過去四個季度,“兩房”虧損達到了140億美元。但據估算,隨著更多房貸壞賬被披露,虧損將大大超過這一數字。“兩房”危機加劇了投資者的恐慌性氣氛,其股價在過去一年暴跌了約90 %。
“兩房”垮臺的危險,已隨時存在,受“兩房”危機拖累,全球金融市場風聲鶴唳,大幅震蕩。
保爾森的“救贖”
因為讓“兩房”再回到“國有化”的軌道代價高昂,不僅有違市場規律,也會迫使美國政府背上沉重財政包袱,而且不可避免會引發政治爭議。從本質說,這也不符合共和黨一貫的做法,自“里根革命”起,共和黨就一直信奉經濟放任主義,作為高盛前掌門人的保爾森更是自由市場經濟的擁躉。
但問題的嚴重性,迫使保爾森不得不采取“國有化”的舉措。在7日宣布接管“兩房”時,保爾森就強調,考慮到“兩房”的龐大規模和對金融體系的重要性,“兩房”中任何一家企業垮臺,“都會對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造成巨大動蕩”,因此,接管兩公司是當前保護市場和納稅人的“最佳手段”。
保爾森的“國有化”方案分四個部分:接管、注資、對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市場的直接支持、設立短期借貸工具。
接管方面,“兩房”首席執行官被限令離職,由美國國會今年夏天創建的負責管理這兩家機構的新機構——聯邦住房金融署管理(FHFA)接掌“兩房”日常業務,并任命兩企業新領導人。保爾森表示,接管的目的是為了“重建(市場)對兩家機構的信心,增強其履行職能的能力,降低已經直接造成市場不穩定的系統性風險”。
注資方面,美國財政部初始階段向每家公司注資10億美元,但通過購買優先股,美國政府最高可向“兩房”各注入 1000億美元,但財政部也表示,兩家公司預計不會需要這么多資金。作為交換條件,財政部將獲得定期收費、分紅以及相當于每家機構79.9%所有權的權益保證。
第三步,財政部將設立一個投資基金,用于在公開市場購買“政府資助機構”的MBS。這一基金規模目前尚未確立,未來購買的額度和時機將由財政部自行判斷決定。這有助于消除MBS市場運轉不暢的擔憂,降低市場融資成本。
第四步,財政部將為“兩房”專門創設一個短期貸款工具,為兩個機構提供所需要的資金。但隨著前三個步驟的實施,第四步投入使用的可能性不大。
這次重大救市舉措,無疑將對美國房地產市場產生深遠影響。從未來發展來看,美國住房金融系統將會因此全面重塑,“兩房”之類的巨無霸企業將很可能被分拆。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教授鮑泰利對《新民周刊》說,“兩房”的問題說明美國的住房金融市場存在問題,“兩房”這種模式很可能不會再保留。
美國總統布什就表示,目前政府對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應急舉措將持續到這兩家機構的角色被重新定位。他說:“它們必須被改革,以不再給我們的經濟或者金融系統帶來這樣的風險。”
但由于布什政府任期將滿,“兩房”的最終結構將由國會以及下屆政府來決定。
作為資本市場的資深人士,在救市時間選擇上,保爾森顯然也經過精心選擇,之所以選擇在7日(星期日)中午,就是避免周一全球股市繼續出現恐慌性大跌,從而使美國金融市場雪上加霜。
在拯救“兩房”問題上,保爾森展現出的果決,確實不愧“颶風漢克”的綽號。
中國從中獲益匪淺
接管“兩房”,不僅是次貸危機爆發一年來美國政府最重大的一次救市舉措,也是美國歷史上出臺的金額最大、最復雜的救市方案之一。
外界普遍認為,美國政府接管“兩房”,顯示了政府救市的決心,有助于緩解目前金融市場的恐慌性氣氛。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伯南克認為,這一必要舉動有利于促進美國住房和金融市場的穩定,而且財政部購買優先股的舉動,將“在當前信貸市場非同尋常的不穩定時期”為抵押貸款企業提供“至關重要的支持”。
布什也呼吁美國民眾對經濟充滿信心,他在聲明中表示:“美國人民應該相信,今天采取的行動將增強我們經受住房市場調整的能力,并且是使經濟重回更快可持續增長軌道所必需的。”
這一消息,更受到海外投資者的歡迎。在“兩房”持有或擔保的5萬多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中,大約有3萬億美元為美國金融機構持有,另有約1.5萬億美元為外國投資者持有。
如果“兩房”垮臺,對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將會產生災難性影響。當然,美國也會面臨主權評級下降的風險,并對美元的國際地位產生根本性的影響。
因此對于美國政府接管行為,許多海外投資者也大舒了一口氣。擁有“兩房”債券的巴林“海灣金融住房”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尤瑟夫(Ala'aAlYousef)就表示,美國政府早應該采取這種行動,而且這將有助于海外投資者對美國市場的信心。
摩根士丹利駐澳大利亞經濟學家杰拉德?明內克(GerardMinack)說,如果這一計劃能成為信貸危機的一個“轉折點”,對市場來說將是一個喘息機會。
根據美國機構的數據,中國是美國機構債券的最大單一持有人,其持有規模達到了3760億美元。或許是考慮到投資風險,在美國政府宣布接管“兩房”前,中國方面已在減持相關投資——或者,這一點也迫使美國政府加快了接管“兩房” 的步伐。
“兩房”被“國有化”,也某種程度上避免了中國海外投資可能出現的巨大風險和損失。曾擔任世界銀行中國代表處前首席代表鮑泰利告訴《新民周刊》,考慮到中國在“兩房”擁有的巨額債券,中國從美國政府的“國有化”行動中獲益匪淺。
正在瑞士出席巴塞爾國際清算銀行的央行行長周小川就對媒體表示,他認為美國政府對房利美與房地美的救助是積極的,此舉對中國投資者而言也應是一則有利消息。
本月8日,承接“兩房”國有化的利好消息,全球股市都出現暴漲,紐約道瓊斯指數大漲2.58%,東京日經股指大漲3.38%。香港恒生指數漲幅更達到4.3%。當然,中國股市是一個例外,上證綜指8日跌破2200點大關,跌幅達到2.68%。
一切仍未結束?
美國政府此次救市雖眾望所歸,但也不無爭議。一些經濟學家就認為,“兩房”完全是以其重要性“綁架”了美國政府,迫使政府最終拿納稅人的錢為兩公司不負責任的市場行為埋單,這是一種違背市場經濟的行為。
但對于外界的批評,保爾森也辯解說,相對于政府拿出巨資接管“兩房”放任“兩房”倒閉帶來的損害要嚴重得多。
問題可能依然存在。《華爾街日報》評論文章就認為,盡管投資者可能將政府接管“兩房”視為一劑良藥,認為它標志著美國銀行體系乃至股市的重大轉折,但“一切還沒有結束”。
因為“兩房”面臨的資金短缺問題,存在于歐美各大銀行,而且政府不能像救助“兩房”一樣,對它們進行救助。今年以來美國已有8家銀行破產倒閉。美國銀行業監管部門——聯邦儲蓄保險公司主席希拉?貝爾曾警告,在美國大約8500 家銀行中,今年第一季度有90家銀行出現在“有問題機構”名單上。
而且,“兩房”投機最終卻被政府接管,可能使投資者監管指標持懷疑態度。因此,美國媒體就認為:“對房地美和房利美救助行動寄予太大希望的銀行業投資者或許最后反而會引火燒身。”
還有,次貸危機爆發已有一年,為何美國政府的拯救行動到現在才付諸實施?一些分析人士就認為,這同美國政界的麻木和利益相關,盡管美聯儲官員在幾年前就對“兩房”問題提出警告,但由于“兩房”的游說和壓力,對“兩房”加強監管的動議都最終流產。
因此,現在被迫接管“兩房”,用本月8日《華爾街日報》的社論來說,“是我們這個歲月最嚴重的政治丑聞之一” ,現在唯一好的地方,“我們能夠將這些未死的魔鬼永遠地埋葬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