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來,目前中國和歐洲經濟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甚至下滑,二是通貨膨脹將持續一段時間,三是全球金融市場不穩定。”
如何應對目前全球經濟的風險和金融動蕩,歐洲央行副行長帕帕季莫斯認為,中國和歐洲都有自己的“家庭作業”需要完成。對歐洲來說,為了促進潛在的經濟增長,勞動力和商品市場的改革是必要的,對中國來說,為了提高金融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金融和銀行系統的改革是必需的。
帕帕季莫斯在昨天“漢堡峰會: 中國與歐洲相遇”會議上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上述見解。
中國的貨幣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增長,如何看待目前中國緊縮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面臨下滑風險之間的關系?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提問時,帕帕季莫斯認為,針對通貨膨脹的壓力,中國采取一些緊縮貨幣政策,屬于常規的貨幣工具使用。但要取得好的效果和獲得控制通脹的勝利,多種貨幣工具都可以嘗試使用,需要更多地增加金融工具發揮作用的余地,匯率兌換機制也需要更靈活。當然,最重要的是市場結構方面的改革,而且需要保持持續性。
對于目前全球經濟是處于技術性調整還是結構性衰退,帕帕季莫斯在接受路透社等媒體采訪時認為,不排除是技術性調整,但是,他認為不只是技術性調整那么簡單,還有更深層的原因。
在本屆峰會上,法國前總理米歇爾?羅卡爾因其對中歐關系所作的貢獻獲得了“中歐友誼獎”(China-Europe Friendship Award)。在茶歇期間,本報記者向他請教如何看待目前美國的次貸危機和其央行注資和救市行為,羅卡爾認為,美國的次貸危機,主要根源在于對金融創新產品缺乏監管,而目前的注資行為,最多是解決了問題的三分之一,沒有監管是不負責任的。
漢堡峰會每兩年舉行一次,今年是第三屆,其主題是“漢堡峰會:中國與歐洲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