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秋天的驕陽依然是那么炎熱。但在南國桃園楓丹白露大酒店的會議廳里,臺上嘉賓的發言卻讓人感到“如坐春風”。這是佛山市委書記親自參與的第二屆“南方創新論壇”,論壇的主題是“資本的力量”。次日,本報在頭版報道了這個地級市的論壇。不過,并不在于會議情況本身,報紙更加關注的是“昔靠規模經濟,今顯資本力量,佛山金融業將成龍頭”。是啊,一個一直以制造業的規模經濟為特色的佛山,開始考慮新的支柱產業了。難怪,市委書記和其他領導,每場必到。
佛山只是一個縮影,地處珠三角的經濟熱地,無不開始考慮產業升級、結構調整、資源重構、改革深化等一系列沉重的問題。科技與金融的結合,又是廣東人開始破解的一道難題。
去年9月,廣東省政府審批同意省科技廳設立“廣東省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風險準備金”,科技廳與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簽署授信額度為180億元的“科技與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并舉行新聞發布會。
在雙方合作框架中,廣東省科技廳設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擔保風險準備金,國家開發銀行廣東省分行按1∶20的比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貸款。合作雙方充分發揮了省科技廳的組織協調優勢和國家開發銀行的融資優勢,探索科技金融互利互動的工作機制,搭建科技與金融結合的協作平臺,實現了優勢互補、合作共贏。
從去年底開始,廣東省科技廳啟動了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申報工作,先后受理和評審兩批共242個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申貸總金額達37億元。按照專家的評分和意見,廣東省科技廳向國開行廣東省分行推薦貸款項目,科技與金融合作工作進展順利。
這是粵西的陽西縣,依山傍海、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擁有豐富的土地、海洋、礦產及旅游資源。這里的一個科技園區卻掛著“中山火炬”的牌子。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是在廣東省政府頒布《關于我省山區及東西兩翼與珠江三角洲聯手推進產業轉移的意見(試行)》出臺3天后,于2005年3月25日由中山火炬開發區和陽西縣聯手開發建設的產業轉移工業園。該工業園是全省最早動工建設的產業轉移工業園,也是首批獲得廣東省產業轉移工業園認證的3個園區之一。
當然,該園區投建的時間與省政府文件出臺的時間可能是個巧合。但是,中山火炬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和決策,與廣東省政府的文件政策導向,卻是同一思路發展的必然。園區遠期規劃用地733公頃,預計總投資約100億元,全面建成后將形成300億元的工業總產值;園區將以輕紡、建材、健康食品、五金制品、電子電氣及裝備制造業等產業為主,預計可解決10萬人的就業。整個園區分3期建設,首期建設用地為267公頃,其中首批100公頃已完成三通一平,一些項目已陸續啟動建設。整個園區預計用8年左右的時間建成。力爭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資源共享、規模化經營的現代化園區,成為全省產業轉移園區的典范。2005年5月全面動工以來,工業園各項建設進展順利。已完成園區1.1萬畝用地的分區性規劃、首批開發的1500畝控制性詳細規劃,并通過了評審。區內基礎設施正抓緊實施建設,并有一批企業在建。園區管理服務中心辦公大樓、招待所、宿舍、配電房等主體工程已封頂投入使用。
8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考察了中山火炬(陽西)產業轉移工業園。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陽西產業園為中山火炬進入的“后工業時代”發展提出了新思考,也為陽西縣從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開辟了一條陽關大道。中山火炬開發區與陽西縣的聯手,充分說明了火炬開發區作為排頭兵所具備的戰略眼光。中山火炬開發區是我國53個國家級高新區之一,現擁有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中國包裝印刷生產基地、中國電子中山基地、中國技術市場科技成果產業化中山示范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基地、國家火炬計劃中山臨海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六大國家基地,聚集電子信息、包裝印刷、生物醫藥、精細化工、汽車配件五大支柱產業。特別是去年以來,中山加快以火炬區為龍頭的東部組團發展步伐,產業將朝著“高”“集”“重”“物”的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成為新一輪發展中的重點。
國家和省級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廣東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濃墨重彩的一幅畫卷。
2008年上半年廣東省高新區飛速發展,16個高新區工業總產值達451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0%%。到目前為止,全省累計已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共5402家,其中“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28家。2007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超過1.8萬億元,居全國之首。
廣東省國家和省級科技園區,是實施省委、省政府提出“雙轉移”的主力軍。在這些科技園區里,他們有一個更加形象的叫法“騰籠換鳥”。騰出寸土寸金之籠,換進高新技術之鳥。這就是選擇的戰略。